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陆敏杰副教授、赵世华教授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正常人左室壁各部位的厚度并不完全一致,存在自基底部向心尖逐渐变薄的趋势,且室间隔的厚度大于左室游离壁。因此,采用同一标准诊断所有节段的心肌增厚可能并不恰当。对于最薄的心尖部,指南标准可能过于严格,造成早期或轻型患者的漏诊。(Eur Heart J Cardiovasc Imaging. 2016年3月29日在线版)
该研究结果的发布,在国际上首次对既往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提出质疑,提出了心尖部作为左心室最薄的部位,不应和其他类型的肥厚型心肌病(如室间隔肥厚)共用同一诊断标准,这可能造成早期或轻型患者的漏诊,而进一步的诊断将变得十分困难,甚至迁延数年。患者可能被怀疑为冠心病等其他心脏病而反复就诊,接受各种有创检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011年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学学院发布的“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治疗指南”和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的相关指南均以左室壁厚度≥15 mm为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上述指南并未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作特殊说明和规定,而是与室间隔或其他节段采用相同的诊断标准。陆敏杰等进行的这项研究无疑进行了有益探索。
研究最大的亮点是从临床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出发,针对一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电图改变、高度怀疑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但其心尖部厚度并未达到15 mm的诊断标准的患者。医生该如何诊断并处置这样一批处于临界状态的患者?如能认定这些患者属于肥厚型心肌病范畴,只需随诊即可,预后相对较好。陆敏杰和赵世华教授等创新性地利用磁共振大视野、无观察死角的优点,研究了这组患者心尖部的形态学特征,克服了超声心动图无法准确测量左室心尖部厚度的局限。
研究介绍
研究入选60例因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改变而高度怀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并与健康志愿者作对照。
研究表明,这类患者虽未达到当前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但其心尖部的形态较正常人已发生明显改变。临床医生不能无视这种改变,尤其这可能是引起患者症状体征或心电图改变的唯一原因。
这项研究表明,单纯T波倒置且室壁厚度<15 mm患者的左室形态改变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左室壁失去自基底部至心尖逐渐变薄的趋势,心尖部的室壁厚度已出现逆转而超过心室中部的厚度。其次,心尖部的角度明显缩小,而心尖角的缩小明显早于“黑桃尖”征的出现。如能排除其他任何引起类似变化的因素,这类患者应属于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
《医声•她风采》倾情上线,聚焦中国肿瘤科女医生,讲述医患温情故事
女性是生命的孕育者,医生是生命的守护者,女性与医生的融合,闪耀着对生命最温柔的光辉。近日,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发起的聚焦中国肿瘤科女医生系列专访栏目《医声·她风采》正式上线,这是一场以女性医师为主人公,以肿瘤临床医疗实况为背景的故事汇,...
2022-11-29 -
突破按“月”计的生存困境 PD-L1抑制剂开启小细胞肺癌治疗新篇章
2022年11月是第22个全球肺癌关注月。近日,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胸部肿瘤科主任董晓荣教授呼吁关注“噩梦一样的癌症”小细胞肺癌。这个剩余生存时间只能按“月”来计算的肺癌,在过去几年有上升趋势。值得警醒的是,在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过吸烟史的患者达...
2022-11-17 -
特应性皮炎快速止痒新药上市,专家呼吁:降低患者负担,提高可及性
张春雷 教授 张春雷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 希望可以进一步提高JAK1抑制剂的药物可及性,让更多特应性皮炎患者能够用上安全有效的好药。 丁振干 教授 丁振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皮肤科主任 : JAK1抑制剂可以...
2022-07-26 -
哪里需要改进,如何改进?姜玉新、王红燕解读《超声诊断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22 年版)》
给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医院管理永恒的追求。提升医疗质量,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打牢地基的工作。就像造房子,地基一定要打牢,地基不牢,地动山摇。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院所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医疗市场竞争的核心,医疗质量已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可...
2022-06-07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团队:一个科室能治愈的患者总是有限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宋箐)不少银屑病患者心里都有个疑问:银屑病依然是医学界难题吗?通过治疗是否可以让患病者的皮肤焕然一新? 客观讲,到目前为止,银屑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虽然治疗手段在不断优化,新药频出,银屑病控制和治疗不再像以往那般困难,但...
2022-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