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刊文,对近年来中国糖尿病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并指明了今后研究的4个方向。(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17,5:9)
研究数量激增 领域多样化
贾教授介绍,随着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增加,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大国。由于疾病所带来的沉重负担,更多学者开始从基础研究与临床角度关注糖尿病。
Web of science数据显示,中国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关于糖尿病的文章在2000年仅有97篇,而2015年激增至3480篇。同时,研究领域也逐渐多样化,在2000年,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疾病的临床特征,到2015年,研究范围已扩展至基础科学领域如实验医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前沿的多组学和精准医学。
确定适用于中国人群糖尿病的诊断值
贾教授指出,由于遗传背景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中国糖尿病患者无论从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面均有其自身特点。中国糖尿病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诊断、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其中一个关键领域就是确定适用于中国人群糖尿病的诊断值,现行的经典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均源自于以西方国家为主体的研究。
如美国糖尿病学会和WHO建议,糖尿病的诊断值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而针对中国糖尿病的研究表明,将HbA1c诊断中国糖尿病的切点定为6.3%,在高危人群中的诊断价值远比空腹血糖诊断值7.0 mmol/L和HbA1c 6.5%更为敏感。而其在普通人群中的诊断价值则需要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聚焦国人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
除此以外,尚有许多研究聚焦于中国人群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贾教授以全国多中心3B研究为例提出警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有效干预策略、实现3B达标已迫在眉睫。3B研究针对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开展调查显示,仅5.6%患者同时实现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达标,与美国情况相似。
贾教授认为,与欧美人群相比,中国糖尿病患者具有其自身独特性,主要以β细胞功能严重缺陷为主,表现为严重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餐后血糖浓度升高。因此,针对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策略不应照搬欧美,而应着重于控制餐后血糖及保护β细胞功能。
此外,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二甲双胍,短效胰岛素促泌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同样适用,对于以严重高血糖为主要表型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来说,短期强化胰岛素可有效控制血糖和保护β细胞功能。虽然目前针对糖尿病治疗方面的研究不在少数,但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依然不足,仍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
基础研究聚焦于疾病发病机制
“在基础研究方面,目前多聚焦于疾病的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学和分子机制。”贾教授介绍,随着新型遗传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多新的2型糖尿病易感位点被发现,这些易感基因的发现为研究国人2型糖尿病的病因提供了新的视角。
最近一项研究从遗传学角度证实,β细胞功能障碍是导致国人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但仍需深入寻找导致β细胞衰竭的效应更强的致病位点。
未来中国糖尿病研究四大方向
回顾过去,放眼未来。中国糖尿病研究未来几年的方向是什么?贾教授给出了四个领域。
第一,遗传学角度,包括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阐明遗传与环境因素在糖尿病整个发病周期中的相互作用。
第二,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解析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血糖发生的内在机制。
第三,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生物标记物的识别,及其在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方面的应用。
第四,新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发现和评估,充分关注包括中药在内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政策支持
2015年,我国科技部项目申请及评估中心推出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的申请,此次变革旨在聚焦于开展重大疾病的基础、临床及转化医学研究。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即为针对包括糖尿病在内的五种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主要研究目标在于制定适合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切点,开展高危人群的防控科学研究,深入解析1型、2型和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的内在机制。此外,新政还鼓励制药和生物技术产业支持和参与糖尿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相信在科学家、临床医生和政府的努力和合作下,中国的糖尿病研究将继续取得进展,进而改善未来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水平。
-
《医声•她风采》倾情上线,聚焦中国肿瘤科女医生,讲述医患温情故事
女性是生命的孕育者,医生是生命的守护者,女性与医生的融合,闪耀着对生命最温柔的光辉。近日,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发起的聚焦中国肿瘤科女医生系列专访栏目《医声·她风采》正式上线,这是一场以女性医师为主人公,以肿瘤临床医疗实况为背景的故事汇,...
2022-11-29 -
突破按“月”计的生存困境 PD-L1抑制剂开启小细胞肺癌治疗新篇章
2022年11月是第22个全球肺癌关注月。近日,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胸部肿瘤科主任董晓荣教授呼吁关注“噩梦一样的癌症”小细胞肺癌。这个剩余生存时间只能按“月”来计算的肺癌,在过去几年有上升趋势。值得警醒的是,在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过吸烟史的患者达...
2022-11-17 -
特应性皮炎快速止痒新药上市,专家呼吁:降低患者负担,提高可及性
张春雷 教授 张春雷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 希望可以进一步提高JAK1抑制剂的药物可及性,让更多特应性皮炎患者能够用上安全有效的好药。 丁振干 教授 丁振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皮肤科主任 : JAK1抑制剂可以...
2022-07-26 -
哪里需要改进,如何改进?姜玉新、王红燕解读《超声诊断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22 年版)》
给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医院管理永恒的追求。提升医疗质量,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打牢地基的工作。就像造房子,地基一定要打牢,地基不牢,地动山摇。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院所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医疗市场竞争的核心,医疗质量已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可...
2022-06-07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团队:一个科室能治愈的患者总是有限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宋箐)不少银屑病患者心里都有个疑问:银屑病依然是医学界难题吗?通过治疗是否可以让患病者的皮肤焕然一新? 客观讲,到目前为止,银屑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虽然治疗手段在不断优化,新药频出,银屑病控制和治疗不再像以往那般困难,但...
2022-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