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澍田:不改初心 承启消化明日新航程

时间:2017-08-23 11:25来源:医师报 作者:张亮

世纪转换,事物轮换变迁,20世纪时我国还是国际消化疾病舞台一名看客,经历几十年奋斗,而今已是国际消化疾病领域阵地不可或缺的一员。张澍田会长表示,中国的消化疾病诊治技术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发展到目前的与世界接轨,并且在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可喜可贺的成绩!比如ESD和POEM技术,中国已走在了欧美国家的前面。


blob.png


临床聚焦  破局消化系统肿瘤防治

千帆驶过,历史的车轮不曾停却,在初华积淀的基础上,消化系统肿瘤防治问题如今成为我国消化医师共同使命。

我国是消化道疾病的大国,死亡率最高的前五位肿瘤中,消化系统肿瘤更是占据了四个席位。如果能及早发现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变,完全可以达到根治,这对于肿瘤患者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然而,目前我国消化道早期肿瘤检出率低,不足20%,因此消化道早期肿瘤的筛查及规范化治疗势在必行。

张澍田会长指出,对于消化系统早期肿瘤,尤其是胃、食管和结直肠这三个空腔脏器来讲,消化内镜是最有效的诊疗手段。关于消化内镜诊疗理念,要早期发现、早期诊疗是早癌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医务工作者工作重心要从治病转向治未病,转向健康理念的宣传教育。

破局消化系统肿瘤防治,要将先进技术和理念惠及全国各地区各级医院各层医师。本次学术年会放在西南地区举行,就是让从事消化疾病的同道们站在同一视野格局上,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更高效高质地疗民众疾苦,回归广大消化医师最朴素的医者本心。


技术兴起  消化学科新时代到来

本次年会通过架设光缆进行消化内镜手术直播学术互动,是西南地区首次,也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第一次内镜手术直播,为期两天的手术操作现场直播全方位展现了消化内镜手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会中,各位消化内镜专家在操作过程中还交流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对于手术直播环节,张澍田会长说:“现场直播跟手术录像不一样的地方是更有现场感。在看手术直播的时候,你可以想象,平时我也是这样做,为什么我做不好?专家是怎么做的?面对突然发生的手术意外情况,专家是怎么处理的?一边观摩学习,一边互相交流,这样的直播学习印象更加深刻。”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领域新问题层出不穷,消化领域也不例外。科技推动创新,促进问题化解。张澍田会长表示,人工智能识别消化早癌,就像“阿尔法狗”跟人类下围棋一样,通过海量数据分析,能根据快速识别医生在内镜下采集的动态照片或视频,判断是不是早癌或其他疾病。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不仅有助于提高消化内镜诊断水平和筛查效率,更有助于降低我国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致死率。


分会风采  契合时需 初华沁心

在中国医师协会宗旨的引领下,分会工作秉承“创新、引领、规范、推广、交流”十字方针。张澍田会长希望,在技术创新方面,争取走在国际前列,学术引领方面,国际上的先进技术,我们要尽快掌握,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要注重规范。

在交流方面,一方面要保持学术开放,要积极主动地同欧美国家同道就先进技术及诊疗理念进行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学术自信,国内在做好创新、规范、普及之后,可以将消化疾病诊疗技术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不仅仅体现修路和搭桥,还须有软实力的体现,医学是软实力中最重要的,而消化疾病诊疗技术成熟、效果确切且立竿见影,必将大有可为。

张澍田会长感叹,一年有四季,四季各有各的美,春夏秋冬各以其特有的色彩轮换更替滚动着时光年轮向前进。人生也有四季,消化医师分会亦是,她刻上了时光的印迹,倾注了岁岁年年缤纷各异的画面,不变的是大家心中那份信念那份坚持,才推动了消化疾病事业的巨轮在历史长河中扬帆前行。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
点赞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