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关爱男性生殖健康:请从关注现代生活方式开始

时间:2020-10-20 20:16:35来源:未知作者:衣晓峰 阅读: 72586

新闻背景:今年的2020年10月28日,是中国第21个男性健康日。为迎接“男性健康日”的到来,全国12家权威男科专业学术组织联合发起了以“护佑男性健康,共筑健康中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护佑男性健康”,这句暖暖的话语,透露出社会有识之士对男性的关爱。

 

为什么要设立“男性健康日”?男性到底怎么了?在我国第21个男性健康日到来前夕,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男科主任毕焕洲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男性生殖能力已经亮出黄牌

采访中,毕教授首先介绍了一组数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男性不育症诊断标准中的精液正常参考值,近20年来一降再降。2001年第4版到2011年第5版,精液量由大于2毫升降至大于1.5毫升,精子浓度由大于2000万/毫升降至大于1500万/毫升;精子活率由大于60%降至大于40%;精子存活率由大于75%降至大于58%。精液参考值的走低,标志着调查样本生殖能力普遍下降,也说明全世界男性生殖能力均在“滑坡”而这个降幅仅仅用了10年时间。有国际学者对2000-2017年1618份精液样本开展分析,结果显示:精子浓度和数量每年跌幅2.62%和3.12%,2000年至2017年总体降至37%和42%。总活力每年下跌0.44个百分点,形态正常的精子每年下降0.069个百分点。

如果按上述这些数据的变化速度设想,再过10年,全世界男性的生殖能力将会怎样?一个令人惊愕的社会问题跃然纸上:护佑男性健康,尤其是护佑男性生殖健康迫在眉睫。毕焕洲教授指出,现代生活方式与环境变化是男性的生殖能力严重“打折”的重要因素。毕教授认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面对现代环境变化,对男性健康至关重要。

1.jpg

电磁波过度暴露问题日趋严重

网上曾流传这样一个段子:“以前不离不弃的是夫妻,现在不离不弃的是手机。一机在手,天长地久;机不在手,魂都没有。”毕焕洲认为,这样的段子已经不是调侃,而是现实世界的描述,是现代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手机已承载了现代社会太多的功能,离开手机人们寸步难行,这绝非夸张。“手机不离手,wi-fi穿墙走,电脑家家有”,现代人对电子产品过度依赖,而电子产品的不正确使用会使电磁波过度暴露。

毕焕洲主任指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接触电磁辐射的强度和时间与日俱增。广播、电视、通讯、电力事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手机、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毯、电吹风等家用电器的普及,让电磁辐射成为现代社会新的隐形杀手,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后的第四大污染。

而在人体上,电磁辐射最易攻击的“靶子”是睾丸。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电磁辐射的职业和生活暴露,可严重影响男性生殖功能。毕焕洲教授强调说,持续而过量的电磁辐射易伤及睾丸,引发男性性功能与生殖功能障碍。移动电话的微波辐射可对使用者精子的DNA造成过氧化损伤,加速精子凋亡。微波不仅降低精子活率,破坏生殖能力,还能诱发癌症。电磁辐射还会使男性雄激素水平每况愈下,扰乱男性性功能,带来与雄激素相关重要器官的疾病,甚至折损寿命。

“佛系青年”称谓背后的真实性

还有一个习以为常的现象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今晚加班,别等我了”、“还早,你先睡吧”,无数的电话,无数的深夜不能成眠,其实是为了以后能一觉到天明。毕教授认为,“996”的工作状态(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虽然经常被吐槽,但“996”已然成了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睡眠不足已经成为常态化,或者因加班而熬夜。高强度工作反映了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就业和生活的压力,不得不这么做。

与此同时,“宅男”、“宅女”已从网络语言变成社会语言,“宅”也成了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缺乏锻炼,体质下降,一代人为之困扰。疲劳、虚弱、困顿与心理压力,对男性性与生殖健康的冲击不可小觑。毕教授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当今青年男性血睾酮水平普遍偏低,性功能障碍发病率在增高,年轻人的睾酮水平及性功能往往不及50-70岁的老年男性,这从医学角度证实了社会上流行的“佛系青年”称谓的真实性。

2.jpg

餐食外卖,塑料包装材料的危害

还有一个严峻的现实必须给予重视,那就是餐食的外卖。工作忙没时间,点外卖;疲劳或懒惰,点外卖。毕焕洲认为,外卖的食品本身没毛病,症结在于包装材料——塑料的过度应用,塑料中环境雌激素污染了餐食,伤害了健康。塑料中环境雌激素主要是双酚A。双酚A,也称BPA,是合成聚碳酸酯环氧树脂等材料的成分。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被用于制造塑料瓶、幼儿用的吸口杯、食品和饮料罐内侧涂层。BPA无处不在,从矿泉水瓶到及食品包装的内里,都有它的身影,每年全世界生产2700万吨含有BPA的塑料

BPA之所以让生殖科学界高度关注,因为其毒性作用主要损害男性生殖系统,直接影响男性生育能力。正是由于BPA的生殖毒性,至今大约有40个国家通过限制政策,严禁BPA在与食品接触的塑料中被采用,特别是限制在少儿使用的塑料添加BPA。但有限制政策的国家仅仅40多个,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没有任何约束性政策出台。毕教授介绍,除了BPA之外,还有很多化学物质与上述雌激素相类似,被统称为“环境雌激素”。

环境雌激素的污染亦不容忽视

毕焕洲指出,环境雌激素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至今已经发现的至少有300余种。环境雌激素分布很广,在除草剂、杀真菌剂、杀虫剂、熏蒸剂等农药中,在树脂原料及增塑剂、表面活性剂降解物、绝缘油、防腐剂、阻燃剂等工业化合物中,就有许多物质是环境雌激素,就连焚烧或焦化过程中有害副产品二噁英、苯并芘及重金属铅、镉、汞,都是环境雌激素。上述这些环境雌激素,也正是我们现代生活方式中密切接触的污染物质。

毕焕洲教授告诫:在人体上,环境雌激素最易攻击的“靶子”是精子。环境雌激素加速内分泌系统失调,进而干扰生殖和发育。环境雌激素正在使雄性的精子减少,雄性退化,乃至雄性不育的高发。如果雄性胎儿长期暴露在环境雌激素之中,到成年后,其精子形成就会受到削弱;出生后发育期雄性长期暴露在环境雌激素中,生殖系统也会出现异常;成年雄性长期暴露在环境雌激素中,不仅自身生殖功能受波及,而且还增加了后代对环境雌激素的敏感性,出现了跨代和多代效应。

3.jpg

时代在进步,生活方式随之改变,是历史的必然。在享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必须面对这种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毕焕洲教授强调,在现代生活方式及现代生存环境中,如何保护男科健康,是一个时代课题,我们相信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中国卫生健康领域,会出色地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首先,要从“男性健康日”做起,天天关注男性健康,“护佑男性健康,共筑健康中国!” 

毕焕洲教授简介

中医学专业博士,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后,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附属第五医院)男科主任,主任医师,深圳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深圳“深龙英才”A类人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男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北京中医药》杂志编委。

参加中医临床国家标准(团标)制定,组织起草勃起障碍(心理)、早泄、遗精、缩阳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主编国家统编教材《性医学》、《神志病性医学》,编著《中国性医学史》、《性传播疾病学》等,参加《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中医辞海》、《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性病学》等编写,著作19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主持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项目2项,主持省市级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60篇。

微信图片_20191027150801.jpg

责任编辑:衣晓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