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⑪|2021 ESCMD指南解读:四种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两方面解答
指南制定的背景 根据欧洲疾控中心(ECDC)统计,在欧洲,2015年耐药菌共导致60万例感染和2.7万例死亡病例。这些病例中近70%都是由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MDR-GNB)所致。从2007年到2015年,与非
2022-11-25 -
new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⑩|脓毒症指南的感染细则解读
2021年10月,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与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共同发布了《拯救脓毒症运动(SSC):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21版》,这是自2004年首部指南以来的第5版,是对2016年版指南的更新。新指南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反映了成人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最佳实践和建议。 2021版指南中,脓毒症仍是基于机体因感染而失控的宿主反应所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的最新定义。指南由筛查与早期治疗感染血流动力学管理机械通气其他支持治疗和远期结局与照护目标6个部分内容组成,共计93个条目和99条推荐意见。其中“感染”部分包含从感染诊断、启动时间直至用药时间及停药的生物标志物等等12个部分内容。 感染诊治一直非常具有挑战,是临床上颇具争议的话题。2021版指南推荐对仅疑有脓毒症/感染性休克,但未确诊的脓毒症患者,需要反复评估,同时积极进行鉴别诊断;若证明或强烈怀疑为感染原因,则停止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指南指出,1/3以上被初始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最终并没有出现感染。最好的方式是持续评估患者状态,因为随着患者入院,其临床轨迹会发生巨大变化,脓毒症状态可能加重或者好转。笔者推测,此举也是为了减少不必要抗生素暴露。 对于抗菌时机进行了分层,对疑似感染性休克或高度可能为脓毒症者,推荐立即输注抗菌药物,最好在识别后1 h内完成,但注意,该证据级别较弱,感染性休克为低证据质量,而脓毒症为极低证据质量。 对疑似脓毒症,但尚无休克的患者,建议3 h内快速完成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原因的评估。快速评估包括病史和临床检查,对急性疾病的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原因都进行检测,则立即治疗。这些工作需要尽可能的在3小时内完成
2022-11-25 -
new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⑨|血液肿瘤患者CRE感染诊疗共识干货看这里!
当前,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威胁。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最强效的β-内酰胺类药物。临床上此类菌株一旦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产生耐药,其治疗将面临极大困难。近年来,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由于CRE感染的治疗方法有限、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往往被延迟,因此CRE感染患者的死亡率较高。 由于CRE 感染的高危害性,2013 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将CRE列为耐药细菌“紧急”级别的首位。血液肿瘤患者是发生CRE感染的高危人群。这些患者由于原发性免疫缺陷和接受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治疗措施导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等免疫功能缺陷,其CRE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其他科室患者更高。在此背景下,黄晓军教授、刘启发教授等国内血液、感染病诊治相关的临床、微生物学及临床药理学专家共同讨论,制定《血液肿瘤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的诊治与防控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供临床血液恶性肿瘤患者CRE管理提供参考,规范诊疗,改善疾病管理。 血液肿瘤患者是CRE感染高危人群 CRE指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肠杆菌科细菌:(1)对任一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利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4 mg/L,或厄他培南MIC≥2 mg/L];(2)产碳青霉烯酶;(3)如果是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的细菌(如摩氏摩根菌、 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必须对其他碳青霉烯类药物(如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多利培南)耐药。 该共识指出,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包括产碳青霉烯酶、高产AmpC酶或超广谱β-内酰胺酶合并外膜孔蛋白缺失和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⑨|血液肿瘤患者CRE感染诊疗共识干货看这里!
当前,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威胁。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最强效的β-内酰胺类药物。临床上此类菌株一旦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产生耐药,其治疗将面临极大困难。近年来,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由于CRE感染的治疗方法有限、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往往被延迟,因此CRE感染患者的死亡率较高。 由于CRE 感染的高危害性,2013 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将CRE列为耐药细菌“紧急”级别的首位。血液肿瘤患者是发生CRE感染的高危人群。这些患者由于原发性免疫缺陷和接受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治疗措施导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等免疫功能缺陷,其CRE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其他科室患者更高。在此背景下,黄晓军教授、刘启发教授等国内血液、感染病诊治相关的临床、微生物学及临床药理学专家共同讨论,制定《血液肿瘤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的诊治与防控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供临床血液恶性肿瘤患者CRE管理提供参考,规范诊疗,改善疾病管理。 血液肿瘤患者是CRE感染高危人群 CRE指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肠杆菌科细菌:(1)对任一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利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4 mg/L,或厄他培南MIC≥2 mg/L];(2)产碳青霉烯酶;(3)如果是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的细菌(如摩氏摩根菌、 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必须对其他碳青霉烯类药物(如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多利培南)耐药。 该共识指出,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包括产碳青霉烯酶、高产AmpC酶或超广谱β-内酰胺酶合并外膜孔蛋白缺失和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⑧|产超广谱ß内酰胺酶肠杆菌感染急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β-内酰胺酶,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产ESBLs肠杆菌(ESBL-E)也成为急危重患者耐药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近年来,ESBL-E感染率在全球逐年增高。 为此,近50位急诊、呼吸、重症、感染、药学等领域国内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共同制定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感染急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首次专门针对急诊患者独特的临床特点,阐述了急诊ESBL-E感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风险评估、病情评估、抗菌药物的选择、常用抗菌药物效价及特点、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疗程、诊疗流程等多个方面,为急诊ESBL-E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急诊ESBL-E感染 需做好风险评估及病情评估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61.8%、2019年上半年的检出率是59.5%。急诊社区获得性ESBL-E感染的比例逐年增高是 ESBLs流行病学的新特点。急诊ESBL-E感染主要以泌尿道和血流感染为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共识推荐,鉴于ESBL-E感染率居高不下,对常规抗菌治疗无反应并伴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针对 ESBL-E 进行检测。 急诊 ESBL-E 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龄、反复应用抗菌药物史、侵袭性操作、医院或者养老院居住史、免疫抑制等。 急诊ESBL-E感染病情严重程度的分层对于患者预后的评估、治疗地点的选择、抗菌药物的应用都至关重要。以往患者感染严重程度的评估标准主要是参考 2016年脓毒症3.0指南标准,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很多急诊感染患者初期并未出现严重器官损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⑦|通过一致性评价=临床等效?最新研究比较原研与仿制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用于治疗由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引起的感染,是抗感染临床用药中的重要品种,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美罗培南是常用于治疗严重感染的碳青霉烯类药物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⑥|王宁教授:神经系统感染诊疗面临两大难题,首部中国专家共识带来实践指导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裘佳)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NCNSI)是指继发于神经外科疾病或需要由神经外科处理的颅内和椎管内的细菌性感染,包括神经外科术后硬膜外脓肿、硬膜下积脓、脑膜炎、脑室炎及脑脓肿,颅脑创伤引起的颅内感染,脑室和腰大池外引流术、分流及植入物相关的脑膜炎或脑室炎等。由于神经系统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细菌性感染,轻则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重则出现残疾,或导致死亡。因此,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治,是神经外科医生关注的焦点之一。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ICU牵头制定的《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是首次专门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这一临床问题的共识,由国内70余位神经外科、神经重症、感染、药学等专家共同制定,阐述了神经外科CNSI的流行病学、常见病原菌、临床分类和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及其诊断与治疗等多个方面,为神经内外科、神经重症、综合ICU、急诊、感染科等同道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2) 本期文献解读专栏,我们特邀该共识的共同执笔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危重症中心主任王宁教授解读该共识要点。 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是 神经外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重要临床问题 神经系统感染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传统疾病。随着神经外科的高速发展,神经外科的手术部位,基本突破了过去神经外科手术的禁区,如脑干、丘脑、颅底等部位的手术过去很难进行,如今,神经外科手术器械的改进,显微镜、内镜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高难度手术得以开展。相应的,作为一个机会性的并发症,神经手术后的颅内感染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⑤|2021年IDSA对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抗菌治疗指引解析(二)
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增长迅猛,治疗困难,病死率高。一些新的抗菌药上市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但这些新抗菌药物治疗耐药革兰阴性菌的资料尚不充分,其临床定位尚待明确。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④|2021年IDSA对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抗菌治疗指引解析(一)
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增长迅猛,治疗困难,病死率高。一些新的抗菌药上市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但这些新抗菌药物治疗耐药革兰阴性菌的资料尚不充分,其临床定位尚待明确。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③|TDM指导可优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治疗粒缺伴发热
接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的患者常常会合并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N)和严重的细菌感染,并发败血症和(或)感染性休克。《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
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