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大医院没有“原罪”
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大医院的重要地位都不可撼动,大医院是中国医疗的“定海神针”,是中国医疗的“马其诺防线”。绝不能放任打着医改的旗号将大医院逼向绝路。 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成为中国现有医疗状况的生动表述。人满为患、战时状态、缺乏人文关怀……大医院屡受诟病。逐步取消门诊、严格控制床位、不得盲目购买大型医疗设备……新医改中,大医院的“减肥”运动不断加速。 医疗的困局与难题,绝非大医院本身造成,大医院没有“原罪”,不能将大医院设定成医改的绊脚石、玻璃门。 我们不能紧盯着大医院的缺点
2017-08-31 -
new 我国SCI期刊上榜增幅近7%
本报讯(记者 张雨) 日前,备受瞩目的汤森路透2016《SCI期刊分析报告》(JCR)新鲜出炉。Ca-Cancer J Clin(临床肿瘤杂志)无悬念地以131.723的影响因子蝉联榜首,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以59.558影响因子排名第二。中国大陆共计有185种期刊被收录,相对2014年的173种增加了12种(增幅为6.94%),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期刊由2014年的84种增长至93种。 据不完全统计,排在前五的中国期刊分别为Cell Research(第92名,影响因子14.812)、Lig
2017-08-31 -
new 阅读是一种力量!
2017-08-30 -
严厉打击“医闹” 畅通调解渠道 完善责任保险——黑龙江:12部门联手维护医疗秩序化解医疗纠纷
本着预防为主、依法处理、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基本原则,由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省委宣传部、省综治办、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民政厅、省网信办等12个部门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平安医院”建设,规范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积极营造和谐医患关系,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同时对多部门进行职责分工
2017-08-30 -
辅助生殖质量管理标准化势在必行
本报讯(记者 苏宁宁)7月17日,默克公司于北京召开了ART高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英国著名生殖中心IVF Hammersmith负责人Stuart Lavery博士及波士顿诊所实验室负责人Cristina Hickman博士。他们分别就生殖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标准作业程序的撰写及成功率波动的原因追踪等进行了介绍。 Stuart Lavery博士指出,IVF过程涉及多学科合作、内外科参与及实验室操作,因而组织有序的工作流程是良好工作质量的保证。他认为IVF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是以患者为中心、领导力量、群策
2017-08-29 -
输年轻或女性血液死亡风险高
加拿大一项研究显示,从年轻献血者和女性献血者获得红血细胞输注的受血者,其死亡率显著增加。(JAMA Intern Med.7月11日在线版) 该研究纳入2006- 2013年,30 503名受血者从80 755名献血者中收到的187 960次红细胞输血。与从40~49.9岁献血者收到红细胞的受血者相比,从17~19.9岁献血者收到红细胞的受血者其死亡的风险增加8%,从10~29.9岁献血者收到红细胞的受血者其死亡的风险增加6%。与接受男性献血者的红细胞的受血者相比,接受女性献血者红细胞的受血者死亡风险增加
2017-08-29 -
08-292017
肿瘤
体外受精治疗不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荷兰一项研究显示,体外受精(IVF)后卵巢刺激并不会增加乳腺癌风险。(JAMA.7月20日在线版) 该研究纳入19 158例从1983-1995年开始IVF的女性(IVF组),5950例从1980-1995年开始其他生育治疗的女性(非IVF组),随访至2013年12月。随访结束时,IVF组平均年龄为53.8岁,非IVF组为55.3岁。 平均随访21.1年后发现,共发生839例浸润性乳腺癌和109例原位乳腺癌。在IVF治疗组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与普通人群和非IVF组相比差异不
-
08-292017
电子烟使用 总体利大于弊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使用电子烟利大于弊,电子烟会降低与吸烟相关疾病21%的死亡率。(源自Medscape网站) 既往研究对于电子烟往往充满诟病,认为电子烟不仅不能帮助烟民有效戒烟,甚至会让其产生尼古丁依赖。该研究将年轻人分为两组,一组为根本不会接触任何尼古丁产品的人群;一组为原本抽烟后来使用电子烟的人群。当两组人群都被考虑时,结果显示是利大于弊的。 研究者指出,大多数既往研究被视为电子烟使用者的人群是指在过去30 d内使用过电子烟的人群,也包括那些去参加聚会时使用过一两次电子烟的人群。结果显示,电子烟对公共
-
我国急性卒中患者严重院前延误
仅1/4患者在发病2 h内到达医院,1/3患者未能被急诊医师识别
2017-08-29 -
儿童哮喘急诊治疗失败 与病毒检测等相关
加拿大一项研究显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急诊科治疗失败与病毒检测、发热、儿科呼吸哮喘测量的严重性哮喘预处理、血氧饱和度低于92%、哮喘发作期的症状独立相关。(Lancet.7月20日在线版) 全身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哮喘发作治疗的主要方法,预期临床反应常在初始用药2~4 h内出现。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合胞体病毒、鼻病毒,是儿科患者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 研究纳入1~17岁使用标准化治疗的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结果显示,急诊科治疗失败发生率为17%,急诊科出院后复发的患者约占3%。其中,19%和13%没有
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