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诺奖得主:科学发现常常靠“运气”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事实上,这并不是中国医学科学家第一次接触诺贝尔奖。从2014年开始,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在中国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先后有10位诺贝尔奖得主、30位中美院士、100多位国内知名医学专家与国内2000余名医生、学者
2017-08-29 -
new “老虎伤人”折射东西方医学伦理差异
近日,北京野生动物园发生一起游客违规随意下车导致被老虎袭击造成母女俩一死一伤的惨剧事故。 我的微信群里出现两个典型的不同评论。 C医生:我支持谴责这种无视规则行为,对此付出的代价不表示同情。 F医生:北京野生动物园事件的主人公无论她们以前有过什么,在这事上已经这么惨的受伤,值得同情!咱做不了什么,可没必要跟着调侃。 我非常赞赏F医生的评点,而且,在一片声讨谴责调侃和幸灾乐祸中,尤其难能可贵。我虽理解,但已完全不认可许多医生群里对违规者被伤致死的幸灾乐祸、谴责和调侃的种种说法。 美国临床医学教育要求医生面对
2017-08-29 -
new 记者成编剧,医院不能成哑巴!
《新安晚报》“丢肾门”尚未水落石出,7月23日,华商报的一则新闻引起圈内人士的口诛笔伐。当日,该报推出《陕西一产妇大出血致死,监控显示医护人员玩手机未回应家属》一文,多家媒体以“产妇病危医护玩手机”为标题大肆转发传播。 诸多业内人士发文“打脸”该报道,新闻反转的背后不少人感慨:中国最大的“医闹”是不良媒体! 记者下笔当慎重 ▲ 辽宁记者 张洋 作为一个媒体人,一贯秉承的应是持中守正。医疗监督类报道不是不能报,而是应多报,使劲报,这样才能保证公众的利益,并且打击医疗系统中的不良现象。 医疗监督报道又应该慎之
2017-08-29 -
医院何时不流血?
7月14日,武汉,一男子劫持医院年轻女护士,所幸在院领导及公安特警的周旋下未酿成惨剧。 7月16日14时53分许,惠州市惠城区东江泌尿专科医院发生一起暴力伤医事件,1名护士(导医)被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另有4人受伤住院,犯罪嫌疑人被当场抓获。 7月21日傍晚,河北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门诊医生刘广跃被杀在诊室。 九部委启动“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刚刚开展没多久,接连发生的三起令人发指的暴力杀医事件,让人不得不感慨:医院何时不流血?医不聊生解药在哪里? 医院就应该安检 ▲天津市泰达医院 李青 人们总说医院处
2017-08-29 -
人社部:公立医院800万人面临去编制
本报综合消息 如果进公立医院还是为了谋求一个编制,那么从今以后,就可以放弃这个想法了。因为公立医院的编制壁垒已经铁定将被打破。 7月22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部分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等工作。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不纳入编制管理”,就是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而之所以要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主要是考虑到高校、公立医
2017-08-29 -
感染
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治疗5日即可 西班牙一项研究显示,仅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5 d,其结果也安全有效。(JAMA Intern Med.7月26日在线版) 该研究纳入2012-2013年312例诊断为CAP的住院患者,患者于住院第5 d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的患者用抗生素治疗最少5 d,如果他们的体温持续48 h为37.8℃或以下时,则抗生素治疗到此结束。对照组中,抗生素治疗的持续时间是由医师决定的。 结果发现,在意向性治疗分析中,第10 d时,对照组和干预组的临床成功
2017-08-29 -
消除丙肝应“以教育为本 从治疗突破”
本报讯(记者 裘佳) 今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确定了在2030年前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全球策略。在第六个世界肝炎日到来之际,7月26日,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牵头的数字化患者教育平台 “掌上谈丙”(HCV-health)微信服务号正式上线。 庄辉院士认为,我国丙肝防治在认知率、诊断率、治疗率及药物可及性、可负担性等多方面都落后于乙肝。消除丙肝应以疾病教育为根本,同时从治疗突破,让患者在实现治愈的同时获益于生命质量的提升。 “平台将以规范为出发点,着重在疾病知识、医患互动、患者故事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丙型肝炎疾病教育。
2017-08-29 -
Lancet :血管风险因素管理对痴呆预防无效
近日荷兰的一项大型试验显示,积极的血管风险因素管理并不能预防痴呆的发生。(Lancet .7月26日在线版) 该研究纳入3526例患者,年龄70~78岁。随机分为干预组63名医生(1890名受试者),对照组53名医生(1636名受试者)。3454例受试者获得了主要终点数据,中位随访6.7年。干预组1853例受试者中有121例发生痴呆,对照组1601例受试者中 112例发生痴呆(HR=0.92)。中位 ALDS 评分在两组间无差异。干预组1853例受试者中309 例死亡,对照组1601例受试者死亡269例(
2017-08-29 -
早产儿出生28 d后摄入的母乳越多其智商越高
一项研究发现,在出生后的28 d内喂养母乳更多的早产儿与同期出生的婴儿相比大脑发育的更好,智商更高,学习成绩、工作效率和运动能力都相对较好。(J Pediatr.7月29日在线版) 研究者纳入2001-2003年妊娠不足30周出生的早产儿,并且保证早产儿从出生开始的28 d内每天吸收的营养物质有50%以上来自母乳。另外,通过MRI跟踪观察的他们的大脑发育,以及测量他们的认知和运动能力。 结果发现,在所有早产儿中,在新生儿监护室时接受母乳喂养时间长、比重多的婴儿在以后大脑发育的更好,智商更高,其算数、记忆力
2017-08-29 -
催产素与儿童 自闭症风险无关
近日,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对孕妇进行诱导分娩并不增加子代患自闭症(ASD)的风险。(JAMA Pediatrics.7月25日在线版) 该研究纳入1992-2005年出生于瑞典医院1362 950名儿童。8~21岁ASD儿童共有22 077例。其中11%的儿童出生伴随诱导分娩,主要是由于一些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等原因所致。 最初,对无亲缘关系的民众进行比较时,研究者发现诱导分娩与ASD风险有关。然而,当与未选择诱导分娩的兄弟姐妹等近亲的出生相比时,研究者发现,诱导分娩与自闭症之间
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