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的切入点
如何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如何推动深化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更进一步,找准切入点至关重要。
2017-08-10 -
new 中医非药物疗法可防治高血压
高血压药物治疗不能消除血压增高的根本原因,因此非药物疗法辅助降压逐渐引人关注。近年来国内外高血压相关指南及研究强调,全部高血压患者均应长期坚持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因其具有明确的轻度降压效果。
2017-08-10 -
new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不忘“标实”
笔者及团队较早发现上海地区中心性肥胖高血压患者以痰湿壅盛及肝阳上亢证居多,且多兼见血瘀证。
2017-08-10 -
高血压左室肥厚 中医药来干预
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证实的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约20%~40%,LVH被公认为是心衰的前期病变,是诱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猝死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后信号,其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可增加6~10倍。中医药干预高血压左室肥厚有两大优势。
2017-08-10 -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 明辨“虚实”
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发挥高血压早期肾保护作用的特色,对有效防治早期肾损害、延缓疾病发展进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17-08-10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中医有优势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类型,多表现为脉压过宽、靶器官损害严重、多种基础疾病并存等特点,使降压药治疗受到相当程度限制,而中医药治疗老年ISH方面正在逐步凸显优势。
2017-08-10 -
2016中国痛风 诊疗指南发布
痛风,被称为“帝王病”,在古籍中多有记载。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又成为一种常见的文明病、富贵病,甚至被改称为“病中之王”。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痛风一般不会对患者的寿命有较大影响,但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得他们承受了很大的身心痛苦。 近日,《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发布。指南指出,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在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痛风患者平均年龄为48.28岁,逐步趋年轻化,男女比15:1。超过50%的痛风患者为超重或肥胖。痛风患者最主要的就诊原因是关节痛,其次为乏力和发热。男
2017-08-10 -
15种靶向药纳入医保 肿瘤治疗迎来春天
7月19日上午,整个肿瘤学领域的各个朋友圈都被“15种靶向新药纳入医保”刷屏了!
2017-08-10 -
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解读
精准把握 有效实施 多学科协作
2017-08-10 -
扩大疫苗接种是控制乙肝感染的关键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研究者发表评论文章,探讨目前世界上关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预防以及HBV感染患者的管理,呼吁消除HBV从而提高对感染患者的管理迫在眉睫。(Lancet Infect Dis. 9月13日在线版)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世界上第七位致死原因,影响了全世界2.4亿人。对此WHO制定了宏伟的目标,计划从2015-2030年,减少90%的HBV感染者,减少HBV感染患者65%的死亡率。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的干预措施已产生了巨大的效果,预计到2030年,将会避免2.1亿人感染HBV,避免1100万的
201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