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吗啡的合法合情合理使用
11月3日,《医师报》刊发文章《一个由吗啡引发的医疗纠纷》,并随后连续三期刊载相关领域专家对此的看法,引起读者们的广泛关注。大家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了对此事的观点及意见。 案例中,一晚期胃癌患者,全身多发转移,合并间质性肺炎、急性心梗、深静脉血栓。在患者出现心率增快、快速房颤、呼吸困难时,院方为改善患者呼吸、缓解患者痛苦,给予吗啡皮下注射,症状缓解。但最终,患者仍因病情过重在翌日去世。鉴定意见认为,医方使用吗啡存在呼吸抑制风险,遂认定轻微责任。为此当事医生甚为苦恼与无助,甚至不敢再用此类药物。(案例详情,请扫
2017-08-09 -
new 无人敢用吗啡 谁之过?
呼吁“吗啡缓解憋喘”写进说明书
2017-08-09 -
new 宫颈癌防治整体解决方案:实现精准诊断与管理
日前,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妇产科年会期间,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主席魏丽惠教授,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谢幸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耿力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乔云波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梅平教授等众多专家共同探讨了宫颈癌防治的最新指南、学术进展与临床应用。 谢幸教授表示:“宫颈癌是危害中国妇女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死亡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筛查是宫颈癌防治的关键手段。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医疗发展水平尚不均衡,较难实施
2017-08-09 -
慢病防控出路:三甲医院与基层无缝连接
小李(化名)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治疗出院后,既没有进行血糖监测,也未到门诊复查。半年后血糖紊乱,不得不再次住院。 “像小李这样的糖尿病患者还有很多。糖尿病这类慢病的管理并非单靠大医院就能解决的,如果大医院和社区医院/基层医院能够很好地联动起来,大医院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者转诊到基层医院;基层医院处理不了的问题,及时转诊到大医院,患者便能有更好的预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院长陈莉明教授表示。 在日前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上,有关糖尿病防控的话题引起了与会者的
2017-08-09 -
空气中出现耐药菌?没文化!
新闻背景: 瑞典哥德堡大学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心主任拉森及其团队,近日在《微生物》杂志发表论文指出,北京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含有的已知抗生素耐药性基因种类,在被研究城市中最多,平均有64.4种。最令人震惊的是,在北京的空气中发现了针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基因。 这篇论文被新媒体注意到后,相关解读陆续出现——《呼吸的痛!北京等地雾霾中发现耐药菌》《北京雾霾中发现有耐药菌,“人类最后的抗生素”对它束手无策》《北京雾霾中含有耐药菌60余种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很多读者一看就蒙圈了:“还敢呼吸吗?空气都变异了?
2017-08-09 -
中年发福是“祸”不是“福”
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癌症、过早死亡等风险升高相关
2017-08-09 -
不健康素食者冠心病风险增加32%
素食也有“好坏”之分
2017-08-09 -
臭氧污染与心血管健康相关
众所周知,臭氧暴露与肺功能受损相关。
2017-08-09 -
贫血应警惕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
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PN)并不少见。
2017-08-09 -
全球超半数糖尿病男士房事不举
法国学者进行的一项Meta分析发现,勃起功能障碍影响着全球超过一半的糖尿病男性患者,患病率约为无糖尿病健康男性的3.6倍。
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