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国考”放榜 中国科大附一院稳居安徽首位 刘连新:自信源于实力 实力源于努力
在他萌发要当一名医生的想法时,他就坚定:一定要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好医生! 正是由于对外科医生这个职业的热爱,他努力提升自己,“要做就做到最好”! 2001年,他晋升副教授,短短两年
2021-04-07 -
new 郑军华:在最艰难的管理工作中展现管理真谛
对于具体患者而言,不安全事件发生了就是100%的概率,丝毫马虎不得。
2021-04-07 -
new 邹多武:当MDT赋能门诊 方显学科真正实力
“到瑞金医院去。”这是许多疑难危重患者在治疗无果后得到的最后一个建议,也是他们仅存的一线希望。“治疗从全国各地转诊来的疑难危重患者,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临床问题。”上海交通大
2021-04-01 -
利众心 卓越行|朱惠莉:熙熙攘攘的外滩才是我们生活最美的样子
p/p
2021-01-06 -
“眼科大师”王宁利:做有学术建树的临床专家
在由《医师报》社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协办的“最美眼科医师”评选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获得“眼科大师”荣誉称号。
2020-10-20 -
07-072020
内容、平台共同发力 提高中国医学期刊学术影响力
今年5月,中国科协在其官方网站面向全国相关出版单位发出倡议:积极参与世卫组织COVID-19(新冠病毒肺炎)数据库建设,授权世卫组织使用期刊新冠病毒肺炎相关论文元数据,丰富专题数据库的中国资源。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相关学术科研论文的发表引起广泛关注,同时也对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启示和要求。
-
在心血管内科刻下“中国制造”
中国发明创业奖是2005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发明协会设立的首个发明家的国家最高奖项。
2020-06-01 -
赵长久:建立疾病防控的“整体观”
“做医生很幸福,因为好的医生能把对人体世界的认识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融合贯穿在一起,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感觉。” 和死神抢人,与病毒捉迷藏,为患者和队友而紧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的三个月以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医大一院)党委书记赵长久教授一直奔波在疫情防控和救治的最前线,经历疫情防控形势的几度变化,赵长久意识到这是一场也许会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之战,他更加地确信,在重大的传染性疾病面前,无论是社会还是医护人员,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公众,都需要拥抱和接纳疾病防控过程的不确定性,主动建立疾病防控的
2020-05-18 -
杜金林:关键时刻的正确选择
庆幸,我们在每一个关键的节点,都做了正确的选择,为保证全院医护人员零感染打下坚实基础。 当2746名医务人员要求去武汉一线的请愿书整整齐齐地摆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杜金林桌上时,他感受到了同志们抗疫的决心与勇气,深深为无私无畏的医务人员感到自豪。 当13位驰援武汉的战士出发时,身上“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气势和坚毅眼神,令他深深感动。“去武汉,到最危险的地方去。”这个想法一直盘旋在他心里。 当浙江省召集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时,杜金林报名终于获批。他内心坚定,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2020-05-18 -
刘昌明:拨云见日的闽东之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我们发扬闽东精神,执甲逆行,为人民而战,播撒闽东之光,传递正能量! 群山巍巍,云层叠嶂,海水汤汤,海疆辽阔。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的闽东地区,在庚子年之首遇到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暖冬季,也经历了极其紧张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2月7日,宁德市闽东医院,首批确诊患者走出隔离病房,成为国内较早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2月19日,舆论高度关注的一家六口聚集性感染患者也全部出院。在全国及区域确诊病例数量持续攀升的时候,闽东医院的高治愈率像一束希望之光,拨开了宁德民众心头上的疫情“乌云”。 宁德市闽东
20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