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赵铱民:让患者脸面重生

时间:2017-11-22 11:13:40来源:未知作者:苏玉军

blob.png

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流传着一个笑话,说的是某部队一名战士意外中失去一只耳朵,退伍时他哭着不肯回家。一位医生通过赝复技术,精心为他做了一只“耳朵”,让他满意而归,并且娶妻生子。婚后两年的一次家庭纠纷中,妻子生气发狠揪掉了他的“耳朵”,一时惊愕不已。知道了事情真相后,妻子忍不住破涕为笑。

这位利用赝复技术造“耳”的医生就是我国著名的口腔修复学专家、世界军事齿科学会主席、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赵铱民教授。


塌陷恐怖的面容  成就职业选择

“许多人都以为口腔医院只是看牙病,实际上从眼睛以下到脑以外,以及喉以上的口腔颌面部,都是口腔医学的范畴。因此,中国的口腔医院跟国外的牙科医院是不同的,它有更广阔的工作范围。”赵铱民解释道。

1978年,赵铱民如愿以偿地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选择了口腔医学专业,并在这个领域一干就是35年。

“那时在医院实习,有一天,接诊了一名戴着口罩的女大学生,当她摘下口罩露出一张塌陷充满恐怖的面容时,我怔住了。”赵铱民回忆说。得知这位曾经是校花的姑娘,因肿瘤手术造成面部畸形与生理功能障碍、几度轻生时,赵铱民不禁落下泪来。从那一天起,他把目光瞄准了这个可以“修复患者心灵”的领域——颌面赝复学。

颌面赝复,是利用人工材料制作假颌骨、假眼睛、假鼻子、假耳朵等,修复因癌症、创伤等原因造成的颌面部缺损,它需要与医学、材料学、工艺学、生物力学、美学和医术等多个学科交叉结合,不仅能恢复患者的咀嚼、语言、吞咽等功能,而且能以假代真、以假仿真、以假乱真,使患者恢复正常容貌。世界罕见的“坑面女”王娜、中国首例换脸患者李国兴、山西阳泉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张秋元、被搅拌机搅掉半个脸的重庆患者陈勇等人,就是综合运用了该技术获得了重生。

上世纪80年代初,颌面赝复学在国际上刚刚起步,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赵铱民立志要在颌面赝复领域有所作为。在导师的引导下,他在五年的研究生学习中解决了颌面赝复体的固位难题,不但顺利留校,还被提前破格提拔为医院副教授。


首创面部缺损修复新技术  引领世界颌面修复

多年来,赵依民勤于思考,不懈努力,勇于创新,带领团队创造了多种临床修复新技术,并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有的甚至填补了国内空白。

临床上对于面部缺损患者,医生都是采用传统钢丝卡、眼镜架等方法进行修复,但有效解决修复假体的固位却是国际颌面赝复领域普遍面对的难题。在大量调研基础上,赵铱民创造性地将磁性固位技术与种植技术结合,在国际上首创了“种植体-环形支架-磁性附着体修复全上颌骨缺失”的新技术,解决了这一国际口腔修复中的重大难题。

在颜面缺损的仿真修复中,颌面修复材料的制造在我国曾是一片空白。进口材料成本又很昂贵。赵铱民和他的团队经过6年努力,成功研制出SY系列、ZY系列仿真颜面修复硅橡胶材料,主要性能指标均超过英、美等发达国家水平,并创造性地推出系列梯度硬度材料,解决了一直以来阻碍我国颜面修复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直以来,赝复体的制作都是依靠医生个人经验和技能,而要熟练掌握这项技能更需要十多年的培训,且修复体的制作过程繁琐、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很多医生对此望而却步。赵铱民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以“颜面光学印模-国人颜面器官数据库-颜面缺损仿真设计-计算机辅助快速制”作为主体的颜面缺损智能化仿真设计及快速制作技术,实现了颜面赝复体设计智能化、制作快速化,使这一复杂技术变得简单、快捷,医生在几天内就能掌握,不仅有效推动了颜面赝复技术的普及,还使大量颜面缺损患者受益。

澳大利亚整形外科学会主席马克(Marc)教授,在《柳叶刀•肿瘤学》发表文章指出:“这些技术能够精确恢复患者容貌,具有极高的患者满意度。”该技术还被写入美国大学权威教科书,该书作者、国际颌面修复学会主席布莫(Beumer)教授评价说:“中国团队首先创造了颜面修复体的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快速制作技术”,“中国同行正引领世界颌面修复领域的发展。”

2009年9月,在新加坡召开的国际军事齿科界最高学术年会——世界军事齿科大会上,美、英、加、印等委员国的23名候选人激烈角逐世界军事齿科学会主席一职,最终,赵铱民以全票当选,成为100多年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


倾心救治  让患者尊严生活

赵铱民知道,对于患者来说最大的关爱不是同情,而是尊重。他提出了“高端化的技术、家庭化的环境、人性化的服务、科学化的管理、平民化的价格”的建院思想,让患者在治疗中充分感受到尊重与关爱。

2012年2月1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赵铱民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由他领衔申报的《严重颜面战创伤缺损与畸形的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课题,填补了医学界的一项研究空白。他们面对各种颜面缺损和畸形患者,采用“造脸”、“换脸”、“替脸”、“长脸”等手术方法,如同科幻电影般,在实现生理功能的同时神奇般地恢复了患者应有的容颜,使无数患者获得新生,开辟了颌面缺损修复治疗的新途径。

王娜是一名18岁女孩,由于先天性上颌骨缺失,面部凹陷,从小到大,她没有正常吃过一顿饭,更没有上过学。从2006年9月份开始,第四军医大学按照既定的“三期五步”治疗方案,综合运用现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化手术辅助设计、正颌外科、颌面赝复及整形美容等技术,开始为王娜实施颧骨牵引、上颌骨再造、正颌外科、鼻整形等手术。

2010年5月17日上午,赵铱民为王娜做了最后一次手术治疗。历时四载的分阶段治疗和爱心接力,使饱受面部畸形之苦的王娜,彻底告别了困扰她22年的“坑面”。如今的她,艳丽的衣衫、灿烂的笑容、流利的谈吐……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这位自信的女孩就是4年前轰动一时的世界首例“坑面女”。

为患者服务永远是赵铱民的精神动力。2006年,赵铱民与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了“明天计划”,免费救治孤儿院唇腭裂患儿;成立了“重生行动”,免费救治贫困家庭唇腭裂患者。目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已成为全国唯一的“明天计划”、“重生行动”、“微笑列车”和“新颜行动”为一体的医疗机构,有三万多名患者直接受益。汶川地震后,赵铱民带领以救治颅面创伤为专长的医疗队奔赴灾区。冒着持续的余震,他和队员们先后救治了北川和江油灾区受伤群众520余人,其中重伤81人。2011年11月14日,西安市沙井村附近嘉天国际大厦一层发生重大爆炸事故,伤亡情况严重。医院启动应急预案,成功抢救因液化气泄漏而被炸伤的三名患者……

20多年来,赵铱民带领他的团队先后完成了1000多位残缺生命的修复治疗,研发出中国首个组织工程“人造皮肤”,首创颜面缺损智能化仿真设计及快速修复技术,发明了7项临床修复新技术,并多次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创立了中国的颌面赝复学,他的科研成果被写入美国最有影响力大学的标准教科书。

为了让患者有尊严地生活,赵铱民一直在努力。

666613127165444301.jpg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