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医师分会: 十年 在挑战中成长
“十年,我们成长了!”说起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CAA),第四届委员会俞卫锋会长掷地有声。
走过十年,CAA最大的变化是其关注度得到了极大提升。从2005年第一届年会的200名参会者,到2014年年会的3100名参会者,其受重视和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委员会的工作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麻醉学医师分会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质——民主。从第一任会长开始,通过自由选举的方式产生候选人,并规定会长任期为三年。这在行业协会是首创,也得到了其他分会的纷纷效仿。俞卫锋认为,麻醉学医师分会给中国民主进程带来了一股新风。“我们成长了,这是我们最大的变化。”俞卫锋说。
下足功夫 维护麻醉医师权益
俞卫锋坦言,在上任之初他就有着较大压力。如何在前三任会长的基础上,把分会工作做得更出色,更符合全体委员和会员的意愿,并符合中国医师协会的宗旨,是俞卫锋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好在他有一个力量庞大的“智囊团”,囊括了刘进、黄宇光、姚尚龙前三任会长和米卫东候任会长,还有常委、委员和所有的会员。在民主的氛围里,大家献计献策,使得麻醉学医师分会未来三年的建设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
“作为行业协会,我们肩负着队伍管理、医师培训、认证考核、维权自律等重要工作,亦如协会十二字方针——服务、协调、维权、自律、监督、管理,我们的责任就是站在医师立场,为医师说话。”俞卫锋要在这十二个字上下足功夫。
为麻醉医师提供服务,使他们找到家的感觉,无论是学术问题,还有行医问题,有疑问或受到委屈时都能找到求助的地方,麻醉学医师分会就是要具备这样便捷的服务功能。俞卫锋带着新一届委员会,马不停蹄地做分会网站、设微信平台、建行业杂志,就是希望能给全体会员提供说话的平台,让大家可以就学术、培训、考核等各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
与此同时,麻醉学医师分会的工作,离不开与其他兄弟学协会、专科分会和管理部门的沟通。有时,为了麻醉医师的利益,分会工作人员需要到处奔波和协调。今年年初,在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首届年会上,《上海市麻醉科医师劳动保护条例(草案)》亮相,这是国内首个由医师协会出面倡议的劳动保护条例草案,也是医师协会维护医师权益,向政府建言献策的最好例子。
三级培训 培养高水平同质化麻醉医师
俞卫锋说,维权的前提是自律。必须首先将自己打造成高水平、高素质,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行业队伍,才能得到尊重和权利。而要打造这样的一支队伍则需要严格、系统的培训。在这方面,俞卫锋已经形成了清晰的思路。
“首先是麻醉科学家的培训,即精英培训。通过将各大医院精英人才‘送出去’或邀请国外优秀学者到国内讲课的‘请进来’方式,提供精品课程,让这部分精英人才多思考,并参与到中国麻醉学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来。”
其次是针对最广大麻醉医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麻醉医师的业务水平体现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05年分会成立之初就提出要开展住培工作,现在住培经验已经被各学科采纳,并成为政府行为在全国推广。“住培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同质化的医师,使得无论是大城市医师还是县级、乡镇医院医师都能提供同质化的服务。”俞卫锋说,这项工作量很大、面很广,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
再次,由于现在我国城乡医疗水平差别大,麻醉学医师分会通过“走基层”的形式,把培训送到基层,让基层麻醉医师切实得到提高的机会。
除此之外,行业要持续发展,还要不断地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当前分会正在进行的定期考核工作,正是为了使医师水平保持稳定上升的态势。
“未来十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十二字方针,为行业会员继续提供服务。”
融入集体 才能成就个人
俞卫锋至今还记得,2005年,在成都的花园饭店,第一任会长刘进教授带着大家讨论,到底要不要成立这个分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宗旨和纲领是什么?要不要设立终身成就奖?
十年期间,共有20位麻醉学老前辈摘得终身成就奖。而俞卫锋从第一届开始就负责评选工作。让他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届选出的毫无争议的两位老教授,他们是吴珏教授和谢荣教授。吴珏教授因年事已高不能亲临现场领奖,而谢荣教授说:“自己只是为中国麻醉学事业做一些开拓性的工作,这都是应该的。终身成就奖荣誉太高,受之太重。”最终放弃领奖。
“他们是中国麻醉学界毫无争议的开山鼻祖,如果说他们所做的贡献是‘有限的’,那我们现在所做的则是微不足道。”老教授高风亮节、淡泊名利的品格让俞卫锋由衷敬佩。
此后,还有很多令人尊敬的老专家,如罗爱伦教授、曾因明教授等至今仍活跃在麻醉第一线,在每一次会议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参与着每一件麻醉学界的重大事件。
“有的老专家在获奖之后不久就离开了我们,如盛卓人、徐启明、刘俊杰教授;而有的则未等到获奖就已过世,如哈尔滨医科大学郑方教授,上海的蒋豪教授。这是我们感到非常遗憾的事。”俞卫锋说,在所有麻醉医师心中,终身成就奖是中国麻醉学的最高奖项、是麻醉领域的诺贝尔奖,给麻醉学界带来了诸多正能量,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如今,作为第四届委员会会长的他,从分会的筹备到现在,他始终参与其中,也收获颇丰。与同道们的思想碰撞,让俞卫锋思路开阔,备受启迪。“我学到了新的工作方法,也提升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俞卫锋感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把个人置于一个温暖的集体中,才能使个人得到升华。CAA这个平台给了我成长的空间和平台,我非常感谢CAA,感谢所有麻醉同道,给我提供的帮助,使我有幸在这个岗位上为大家服务,共同为CAA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对于未来,俞卫锋信心满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