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医疗行业需要更多“奇思妙想”

时间:2017-11-30 13:22:00来源:未知作者: 张艳萍 陈惠

blob.png

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普药业)在急危重症领域深耕多年,始终致力于成为急危重症领域值得尊敬与合作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提供者。其在该领域频繁出手,成立“中国急诊质控联盟”,与中国红基会联合发起“关爱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公益项目,与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举办摄影大赛等。近年来,他们斩获了行业内多项大奖。

最近,天普药业又进军诊断领域,引进创新肝癌检测标志物AFP/AFP-L3/PIVKA II三联检测,这一举措填补了我国肝癌“三联检测”诊断方面的空白,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天普药业朝着“全方位解决方案提供者”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近日,医师报记者专访了天普药业首席运营官金华顺,他认为在藏龙卧虎的医疗行业,企业要建立起业界公认的品牌,不仅需要有价值的产品,还需要核心管理团队,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并且具备不断创新和自我修正的能力。

“所有的决策要有前瞻性,不仅要考虑现在,还有将来。”他告诉记者,工作之外的他,爱好是“奇思妙想”。

三联检测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

医师报:天普在危急重症领域开展了很多工作,为何最近会对肝癌感兴趣,贵公司最新引进的肝癌诊断产品,会对临床医生诊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金华顺:天普对所有有价值的产品感兴趣,在急危重症领域内,对医生和患者有用的药品、器械、耗材、诊断设备和试剂,甚至是康复器材,我们都会关注并收购或者合作。

这次从日本引进的肝癌检测标志物AFP/AFP-L3/PIVKA II三联检测(简称“三联检测”),可以实现肝细胞癌早期快速诊断,10分钟即可得出联合检测结果,灵敏度与精准度都非常高,肝癌早期诊断和预后检测效率将被革命性提高。

肝癌作为常见恶性肿瘤为大家熟知。而原发性肝癌,尤其是超过5 cm的大肝癌,面临生存期短,治疗棘手的困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肝癌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肿瘤标记物作为癌症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的发展还相对滞后,而且缺乏有效的疗效预判和复发预测体系。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肝癌早期诊出率低,日本高达62%。早期发现对预后的影响可见一斑:肝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在日本为43%,而中国仅为9.97%。

目前的研究表明,联合检测多种肝癌相关肿瘤标记物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这种诊断技术在中国还没有实现。该产品在中国成功上市将填补我国肝癌“三联检测”诊断方面的空白,有望极大满足临床对于提高肝癌肿瘤标记物在鉴别诊断、疗效评估以及肝癌复发和转移的监控等环节的医疗需求,有利于提升医生对肝癌早期诊出率,继而惠及更多患者及早规范治疗,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医师报:目前该产品在中国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金华顺:计划用5年时间,覆盖400家三甲医院的检验科。如果能消除医院之间的壁垒,实现检验结果互认,则会进一步减少资源浪费,便利并惠及患者。

急诊质控联盟  重在打造提升交流推广平台

医师报:天普在急危重症领域深耕多年,年初还成立了“中国急诊质控联盟”,这一与产品无关的举措,出发点是什么?

金华顺: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因此,高效的科室质量管理是医院急症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体现医院的整体科学管理和医疗技术水平。

因此在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指导下,天普协助成立了“中国急诊质控联盟”,该联盟是一个全国性、非营利的群众性专业学术组织。中国医疗质量控制研究学会主席、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于学忠教授担任联盟主席。我们通过现代医院质量持续改进先进理念及管理工具的普及,打造一个急诊质控学习平台、交流平台、推广平台。

医师报:现在具体开展的工作包括哪些?

金华顺:联盟的核心工作,将围绕急诊质量控制适宜性应用的探讨、研究、培训、推广活动,达到优化急诊诊疗流程,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标。未来,联盟还计划编辑出版急诊质控相关书籍,用于信息交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广大急诊医务工作者了解并参与其中;通过评选、表彰和奖励,发掘一批优秀的急诊质控活动者、管理者及医疗卫生机构。

同时,联盟将在临床管理和教学培训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通过加强急诊质控,优化各单位急诊流程,加强各联盟单位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在联盟内推广新技术,加强联盟成员间相互协助诊疗危重症及疑难病例;另一方面,鼓励扶持具有专科特色的急诊基地建设,协助组建局域性的急诊特色诊疗中心(如中毒、创伤等)。此外,开展联盟各成员的规范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建立示范培训基地,推广先进的培训经验等。

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医师报:培训是学术交流的主要手段,很多企业也都积极参与其中,天普的特色是什么?

金华顺:通常,企业会站在产品或疾病的角度传递一些信息,这也是企业的生存需要。但我并不看好这种做法,因为医生不一定欢迎,甚至很多医生明确表态不愿意参加企业自主的活动和会议。因此,时下企业参与学术交流,需要寻找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传播途径。

我们曾调研过一个问题——医生开处方到底受什么影响?第一因素是该专科领域的意见领袖;第二是从各种会议中获取的信息,以及如医师报这样被认可的专业媒体;第三则是指南、共识;此外,还与科室用药氛围、个人用药习惯相关。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行为、企业品牌、企业所提供信息的价值、所开展的培训内容是否更有效率、方式方法是否更为特别等都值得探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天普多渠道传播团队应运而生,目的在于希望帮助医生筛选和过滤,为医生提供精准的、权威的信息。例如,为危急重症领域临床医生建立“急危医谈”公众号,注册医生不仅可以接收专家对医学信息、文献、指南等的解读,还可以分享病例和治疗方案等经验,甚至可以自由地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最终成为急危重症医生的平台。

社会需要改变对医生的整体认知

医师报:在您的心目中,医生是什么样的?

金华顺:医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职业,经历了院校教育,还需要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一辈子都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所学、技能,为患者切切实实解决问题,那种救死扶伤的成就感,是一般人无法拥有的。但有个现实的问题也值得关注——如今,医生普遍收入低,缺少安全感和安全保障,非常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整个社会的理解。医生所面临的问题,并非医疗行业的问题,医生需要提高认可度和行业水平,更需要患者乃至社会提高对医生的认知、尊重。

医师报:天普能为医生做什么?

金华顺:医院、医生、政府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每一个维度,我们都制定了具体的方案。从医生的角度,天普也在探索制定一些计划,如“才俊计划”,希望通过系列活动、培训等提升医生临床诊治水平、减少风险、改善行医体验。

临床医生和企业应该形成一个共同体,共同合作,打造互惠互利的发展模式。在这方面,我们做了许多工作。未来,我们仍会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方案,并脚踏实地做实事。总的来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通过我们的“奇思妙想”,创造更多的“点子”,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提升社会地位,改变社会对医生的整体认知,这是我们最终的愿景。

blob.png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