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美麻醉学交流平台
今年,美国《麻醉学》杂志主编Evan D. Kharasch携美国《麻醉学》杂志第一次正式参与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年会,并开展主题分论坛,进一步增强了杂志与国内麻醉学医师的互动和交流。
《医师报》在麻醉学医师年会现场走近Evan D. Kharasch主编,并邀请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蒋延东教授共同参与交流“对话百名中外医学期刊主编”栏目专访,探讨如何更好地构建和发展中美麻醉学医师可持续发展的交流平台。
开栏语
从本期开始,由中国医师协会指导、《医师报》社主办的“对话百名中外医学期刊主编”栏目正式启动。
栏目计划推出以中外医学期刊、杂志主编专访及对话为主的人物专访,以记者和主编对话、中外主编对话的方式,展现中外期刊办刊思想、原则,稿件刊发标准,以及对科研论文相关问题的探讨。
通过期刊以往发表的主要论文了解期刊“口味”,从期刊的角度对医学专家与学科发展提出的建议和解决未知问题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对话将突出思想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让国内医学临床、科研工作者了解国内外重点期刊杂志学术动向、关注话题,为学科发展与行业影响力、学术影响力打造奉献力量。
以解决未知问题为高质量论文出发点
医师报:如今,中国已经走上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化道路,医疗也是如此。您对于麻醉学科的全球发展动态及趋势持什么见解?
Evan D. Kharasch :近年来,麻醉学科取得很多进展,且存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基础科学、临床研究、实效研究和人群研究。但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解答,比如麻醉药是如何作用的,特别是挥发性麻醉药。因此,我们希望有专家能够发表解决这些未知问题的论文,尤其是回答重要的未知问题的高质量论文,我们为这些论文点赞。
目前,越来越多的麻醉医生能够获取大量电子病历,并采用大数据,我们希望有论文涉及大规模人群研究,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如何给每位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
《麻醉学》杂志非常了解中国麻醉学科的重要动态变化,我们知道中国政府和医生在改善麻醉学科教育方面作了很多努力。我们希望更多的麻醉医生、临床医生和科学家能够读到我们的论文,不仅仅是美国的,更是全世界的。
高质量论文要讲科学性和可读性
医师报:您刚提到了论文质量,那么,从美国《麻醉学》杂志的标准来看,高质量论文应具备哪些标准?
Evan D. Kharasch :高质量论文的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所回答问题的重要性、完善的假设、方法(基础实验或临床研究)、严格的数据收集(高度的可靠性、真实性)、足够的研究人数或动物数以给出可靠的数据、统计学分析正确以及研究数据能够让读者相信研究结论。
此外,我认为,不仅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很重要,写作方式也很重要。即使论文的科学性很好,但如果没有解释清楚,就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麻醉学》杂志的论文不仅有摘要,还有非常简短的、对论文最重要内容的总结,包括这项研究出现之前的该领域的基本情况、这项研究的内容和意义。读者阅读论文时,不仅可以获得想要知道的内容,而且能够掌握整篇文章的意义所在。
基础研究有时会非常复杂、难以理解,对此我们通常会发表社论,以帮助那些不是专家的读者理解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总之,希望尽量增加论文的可读性。
影响因子牵动
人们的神经
医师报:我国的医疗学术论文曾经一度非常注重影响因子、以及是否发在SCI上,您觉得这些因素对于论文评价来说是不是最重要的?
Evan D. Kharasch :影响因子是评估论文的一种方法,但其最初设计时并不是为了像现在这样用于评估论文质量。我认为,现在人们太过强调影响因子了,应该还有其他方法可以用于评估论文质量,比如是否满足重要问题的标准、设计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有价值、结论是否有结果支持、引用率如何、文章是否开启全新的研究领域、论文下载率如何等。影响因子只是一个数值,杂志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影响因子,但不能改变论文质量。
中国麻醉医师
极具专业精神很赞
医师报:今年您携杂志首次参与了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年会,您对中国麻醉医生的印象如何?和您之前对中国麻醉医生的印象一样吗?
Evan D. Kharasch:曾经几次与中国麻醉学同行们交流,他们有着非常开放的思想和眼界,每次交流都能感受到中国麻醉学的显著发展,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在改善麻醉学临床诊疗质量方面干劲十足、满腔热情且兴趣浓厚,不仅仅注重于增加研究数量,而且非常重视研究质量,在很多顶尖杂志发表文章。这是一个非常有专业精神的医生团队。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