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年的力量与期盼
1月27日,他踏上了北京至长治的列车。列车缓缓地驶出站台,奔跑在白雪皑皑的平原上,他望着窗外,风景渐远,思绪飘飞。不舍离开,还想多学点技术;又渴望回去,早点筹建导管室……
他叫陈洋,是长治县人民医院内科的一名主治医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半年进修学习,是他2014年最为难忘的一段记忆。
“我记忆中的安贞”
他清晰记得在安贞医院的最后一天,那天醒得格外早,简单洗漱完毕后,径直走出安贞医学培训中心,迎着晨曦向医院走去。
他把当天的每个细节都刻在了脑海里。雷打不动的早交班是在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护理站进行的。除了门口边的一把椅子是为老主任预留外,其余的医护人员只能笔直地站着来完成交接班。虽然医生们不得不忍受前胸贴后背的窒息感,但每天的第一件事总是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下医嘱、抽血气、准备上手术,他和同事迅速到位,紧张忙碌且充满挑战的工作随即开始了。
二导管室的尽头已挤满了焦急等待的家属,他瞄了一眼手术排台,十八台手术,心想又是充实的一天了。当首位患者被推上手术台时,他和同事们已麻利地穿上早已被汗水及血迹浸过的铅衣铅裤。穿刺、透视、找冠口、打体位,台上的每个步骤都要求高度集中注意力,但他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并不觉得劳累,反而在看到患者被平安地推出手术室时,如释重负,此刻才身心深感疲倦。
控制室里盯台的老主任除了手术时目不转睛监测着荧屏上的图像,还时不时发着指导口令,力求把每台手术做得尽善尽美,在手术间隙还不忘和年轻大夫们交流手术操作技巧。
手术一台接一台,就像不停旋转的陀螺,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但陈洋窃喜的是每台手术或多或少都有收获。转眼到了午饭时间,打包回来的午餐被休息室里的同事们狼吞虎咽地解决完,犯困的医生随意地趴在桌子上打起了盹儿。突然间,门外慌乱的叫喊声打破了短暂的宁静,一位老年男性因支架置入术后再发胸痛再次被抬了进来,满屋的医护人员瞬间进入战斗模式,股动脉快速穿刺、徒手心胸按压、气管切开,同事们娴熟的技艺把满屋子紧张凝固的氛围一扫而光。随着心脏导丝顺利穿过闭塞的血管,远端血流TIMI 3级,患者心跳、意识恢复。当看到患者女儿从惊吓,到激动,直至最后感恩的神情时,他和同事由衷地感受到了作为医者的幸福与担当。
刻在陈洋脑海里工作战斗时的一幕幕,同事互帮互学、勇于担当、团队合作……一切的一切都将化为来年的力量与期盼。
“我们马上有导管室了”
2015年的缤纷画卷已展开,陈洋的要务就是筹建导管室。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短短一周,导管室已初具雏形。想着医院马上就有自己的导管室,未来可开展心血管造影检查,行成人先心病、瓣膜病、主动脉及周围血管的介入治疗,能让当地患者受益,他心里便暖暖的。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