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回国 给自己国家做科研
为弘扬“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卫生核心价值观,广泛宣传眼科广大医务工作者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先进事迹,由医师报社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协办和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朗视界 沐光明”最美医生活动已连续多年记录这些美丽而温暖的眼科医生,从爱心、责任心、公益心等角度,打开“最美医生”的新视角。
“与生命打交道的医生,应该尽可能多、尽可能扎实地掌握尽可能先进的知识,这是与病魔作斗争、保护患者的最好武器。”说这话的时候,张红明亮的大眼睛透射出坚定的目光。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眼科党支部书记、一病房主任张红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高的人,在同学和同事眼中,她是个学霸型医生。从事眼科医生这个职业以来,她一直在不断“进击”,挑战自己的职业生涯。
张红在墨尔本大学工作期间申请到了多项澳大利亚国家级课题,在做这些课题时,有一天,她突然想到:“这都是给别的国家做的,有机会还是要回国给自己的国家做,造福祖国的患者。”
下定决心之后,张红不顾墨尔本大学领导的挽留,带着国外先进的医疗科研技术回到了哈医大一院眼科分院。并将国外合作开展研究的优势加以发挥,目前推进中的多个课题就是这样开展的。
在眼科医院,张红针对黑龙江省角膜病诊治落后的现状,利用课题经费采买设备,建立角膜疾病的诊断平台,并自费购买器械在黑龙江省率先开展了国际先进的内皮移植、深板层移植等手术,使一个角膜用于多人,并大大提高了术后视力、降低了手术风险及术后的排斥率,为广大角膜盲患者带来福音。此外,她还运用微创手术治疗泪囊炎,避免了老式鼻腔泪囊吻合手术为患者带来的术中痛苦及在面部瘢痕形成的缺点。
在张红看来,与国外相比,我国最难逾越的不是设备和药物的差距,而是医生进行科研创新的意识。因患者少,国外医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临床科研中去。她在实践中也观察到,医生在多了一层科研训练之后,会用更严谨的思维来考虑临床问题,并且真正能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回国后,她注重于这方面的工作,努力带领团队科研与临床并进,而不是成为简单的“手术匠”。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