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荣:锐意改革的医院管理实践者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南通市一院)院长陈建荣教授从事医院管理已有25年了。1984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重庆煤矿工人疗养院担任住院医师,不久任副院长。1988年调任南通市一院住院医师,并于1998年任副院长,于2016年任院长。担任领导职务的背后,是党和政府对重用年轻干部的重视,是革命化、知识化、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是他对事业兢兢业业的信念追求。
二十多年间他始终不忘初心、拼搏奋发。支撑他一路走来的是对时代变化敏锐的洞察和把握,是对管理科学深刻的理解和实践,是兢兢业业、关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和顽强信念。
医院改革的目的:让老百姓满意
2018年江苏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满意度调查,南通市一院在96家公立医院中排名第九,在41所城市公立医院中排名第四。陈建荣以老党员的朴实和豁达强调“公立医院改革的目的,说到底就是让老百姓满意。”
作为南通市最大型市属公立医院,南通市一院的美名即使在周边县区也广为流传。2018年就诊的医保患者中,县区患者占比高达44%。
从医至今,陈建荣先后在两家南通市三级甲等医院工作,主管党务和行政工作,分管过医疗、护理、院内感染、药剂、财务、考核、医保、信息、后勤等重要部门,在医院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6年赴任院长时,正逢医院转型发展关键期,第一个挑战就是 “医药价格政策改革”。陈建荣认为医院管理“要突出公益性导向,立足于‘以技养医’。”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如今南通市一院的总诊疗人次、出院病人数、手术量以及医疗业务收入年均同比上升约10%;每门诊人次平均费用、平均住院费用均控制于医改规定要求内并保持省内较低水平。
紧接着一场硬仗是“分级诊疗体系改革”。作为医疗改革的“重头戏”,陈建荣深知分级诊疗对中国医疗体系变革的意义。因此,他立即牵头南通市一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如今已建立紧密型医联体4家,并先后与全市70余家各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此外,他全面推行“医院——社区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并建立市级远程医疗会诊中心。陈建荣认为“在深化医改的攻坚克难时期,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供给主体义不容辞。”
30年急诊临床经验使陈建荣深知急救对挽救生命的价值。于是,他组织“急诊走基层”等活动,科普急救知识、强化基层急救能力,并在紧急医学救援领域独创“南通体系”和“基层急救教育体系”,身体力行地推广急救医学。鉴于成果显著,南通市一院被授予国家级“基层急救教育示范基地”“中华精准健康传播基地”“全国心肺复苏普及进亿家精准健康工程培训单位”等殊荣。
医院管理的最高境界:患者满意、职工幸福
江苏省副省长陈星莺在视察南通市一院时曾感慨,“南通市一院人的幸福指数很高!”
这正是对陈建荣医院管理理念的赞扬与肯定。“医院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患者满意、职工幸福’。医院职工有幸福感,对患者的态度才会更好,患者对我们的服务才会更加满意。”
“患者首先关注什么?”他一字一句地问,目光严肃了起来,“肯定是看好病少花钱。”因此,在提升诊疗水平的同时,陈建荣坚持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支出。2018年,南通市一院平均门诊费用同比再次下降,仅为263.9元;住院费用也连续三年保持下降。陈建荣表示,“这些年来,南通市一院的行风综合满意度调查从来没低于95%。” 与此同时,医院职工的绩效收入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然而陈建荣却没有强调数字的增长,他说:“收入提高只占幸福感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坚持党管干部,首先高标准选拔中层干部,大量启用年轻博士担任管理职位,又大力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医院的医疗设备固定资产高达6个多亿,就是为了给医务人员创造好的工作条件。”南通市一院在鼓励本院医师读博深造的同时,还在全国大力引进医学人才,并礼聘知名专家做医院顾问,通过人才的培养推动学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科影响力。陈建荣介绍,“全面贯彻‘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人才政策,打造‘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学科体系。如今,南通市一院每年用于人才、学科建设的经费高达3000万元。”功夫不负有心人,医院已建成1个省级创新团队,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19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含建设单位、创新团队等)、2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组成的学科群。
已有110余年悠久历史的南通市一院将迎来更大的历史转机。2017年,南通市卫计委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管理中央创新区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探索“两院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医疗服务新体系。
陈建荣最后坦言,“建设让各方面都满意的医院任重道远,我和我的同事们在这个伟大过程中只是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基础打好,让医院在未来有更好、更快、更强的发展,迎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努力建设为区域性卫生服务中心,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