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万小平:做医学科学的 “发烧友”

时间:2019-01-10 13:04:22来源:未知作者:郑真真


“对患者要努力做到百分百的好,既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要有满满的责任心和同理心。”这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上海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会长万小平教授对自己,也是对全院职工的要求。


image.png

铭记教诲  师恩难忘

万小平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工作,作为全国第一批妇产科博士位点学科,科里拥有苏应宽教授、王佩贞教授等一大批知名妇产科学专家,医院的医、教、研氛围非常好。

王佩贞教授是万小平的导师,她的家里看不到什么像样的家具,却随处可见各种妇产科专业书籍。王教授每天四五点钟就起床阅读文献,几十年如一日,离休后还去科室给年轻医生带教。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对万小平影响很深,他希望自己像老师那样,努力做到更好。

2013年,他来到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担任管理职务,并在临床科研上带团队、出硕果。多年来,凭着对医者天职的热爱和对患者的关爱,他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工匠及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诸多荣誉。他说,这些都与老师的言传身教分不开,老师的教诲让他片刻不敢松懈。

优化技术才能更好救治患者

在万小平眼中,妇产科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医生既要有外科医生的果断,又要有内科医生缜密的临床思维。他始终坚持,作为一名医生,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永远排在第一位,因为只有拥有了好的技术,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

一位年轻孕妇被诊断为妊娠合并宫颈癌。腹中宝宝与肿瘤同时在生长。万小平带领一妇婴多学科专家团队,对患者展开了联合救治,最终制定出适合患者病情和胎儿发育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该患者在妊娠28周后开始接受Ⅰ期化疗,32周时接受剖宫产术,同时由万小平主刀实施宫颈癌根治术。最终,母子平安,万小平和团队终于舒了一口气。

每次手术结束后,万小平都会认真思考和总结手术的每一个步骤,同时对于整个手术团队他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他撰写的厚厚20余本手术笔记,成为了带教学生的一手教案。

万小平率领团队不断优化手术操作流程,减少术中出血,最大限度减轻组织创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目前,该团队已经将腹腔镜内膜癌分期手术的标准时间控制在1小时,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的标准时间控制在2小时。

患者需求激发科研第一原动力

科研虽然乏味枯燥,却能给患者带来真正的益处。万小平是一名科学“发烧友”,他能够从科研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他喜欢思考各种临床问题,也喜欢与他人探讨。他认为患者需求是激发医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原动力。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手术切净率低,很难达到手术满意切除,从而在术后残留病灶,造成患者化疗效果不佳,短期内复发。万小平团队对卵巢癌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针对晚期卵巢癌采用“三明治疗法”,这样能提高手术的切净率,延缓肿瘤复发时间,从而提高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这项研究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精准个体化与早期诊治是努力的方向

万小平介绍,改革开放40年以来,妇科肿瘤的整体技术有了翻天覆地的进步,治疗理念有了很大变化,从破坏性和摧毁性治疗逐渐转变为个体化和保留功能性治疗。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团队努力争取为宫颈癌患者做广泛宫颈切除手术而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做卵巢组织冷冻保存而保留生殖内分泌功能;为外阴癌患者手术后做外阴阴道整形手术从而恢复患者的性功能。

对于早期诊治,目前只有宫颈癌才能真正做到三级预防。子宫内膜癌,尤其是被称为“妇癌之王”的卵巢癌,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还无法做到真正的早期诊断,还有许多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等着去完成。万小平希望,加强基础研究向临床的转化,向着妇科肿瘤的早期诊治方向不断努力,造福更多病患。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