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起:无影灯下的暖心护卫
1981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黄文起教授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对于麻醉学,只在2个礼拜的见习期间有所接触,但这次短暂的相会在他的心里埋下了想要一探究竟的种子。毕业后,冥冥之中似是注定,他被吸引着进入了陌生而又充满挑战的麻醉科,成为了一名无影灯下的暖心护卫。
亚洲首例D型连头婴成功分离
2001年,在担任麻醉科主任的第5个年头,黄文起团队成功地为一对1岁零4个月的连头婴,实施了长达52个小时的麻醉。这是亚洲首例D型连头婴,婴儿先天性肾功能不全,每侧婴儿血液的输入量是全身血容量的10倍,此种情况下,麻醉师要努力维持患儿内环境的稳定,包括凝血、血糖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稳定,还要保护相关脏器,任务非常艰巨。最终,他们打下了这场攻坚战,患儿生命体征和生理状态维持在正常范围,顺利完成手术。
群策群力 打破桎梏
学无止境、关爱生命、自强不息,这是黄文起团队的科室文化。1994年,他们麻醉科成为卫生部麻醉重症医学培训基地,2010年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首批国家临床医疗中心,2018年成立麻醉学院。在学科发展的不同的阶段,他们有多项创新研究成果处于领先地位。
20世纪80~90年代,对于喉部及声带部分的手术,黄文起团队采用不同的高频通气方式,解决了缺氧问题。2000年时,针对肝移植无肝期转流技术存在的问题,他们另辟蹊径,采用非转流方式使难题不再。在器官移植过程中,他们对于液体治疗提出了很多方案,使当时很复杂的手术转变为成熟的手术。2018年,他们完成了不缺血肝移植麻醉。在多器官移植方面,黄文起作为主要参与者数次为患者进行麻醉,很多是亚洲第一例,如一次切除6个器官,移植3个器官的手术等,不胜枚举的成果使黄文起深为团队自豪。
让患者安全温暖地接受治疗
黄文起6岁的时候得了阑尾炎,他依稀记得自己在手术室门口的场景,这个经历让他更加关注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手术前,他与患者面对面了解病情,在手术室,他见到患者的第一件事是握手,既为建立信任,也为核对患者手腕的标识,自然地降低患者的焦虑度。对于小孩,他尽量让父母陪同孩子一起进入手术室,手术完成后让患儿第一眼就能看到家人。所有的一切只为让患者更多地感受温暖与安心,少些恐惧与担忧。
32年的工作中,他使逾万例患者得到了安全的治疗,并且心理创伤明显减少,他觉得,这是自己最大的成功,他践行了医者的誓言与使命。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