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仝巧云:舍小家为大家 巾帼不让须眉

时间:2019-01-24 16:49:41来源:未知作者:蔡增蕊 秦苗


“您当初的一句话让我多活了18年,看着两个孩子结婚,又看着孙子长大,我们一家都非常感激您!”然而,女儿曾用“爸妈没时间管我,他们只管病人”来反驳老师……

所幸,家人终究理解并支持她的医学事业。“虽然牺牲了‘小家’,但挽救了很多患者。”从医26年来,宜昌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仝巧云教授无私无悔地践行着“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image.png

敢为人先  救治危重急症患者

作为地区医疗中心,仝巧云认为学科不仅要具备先进的医疗设备,更要在重大疾病诊治和内镜技术等方面引领地区医疗水平的发展。曾经,宜昌和武汉的交通不便,危重急症患者转院困难。她带领科室钻研消化系统急危重症的抢救方法,倡导“敢为人先”的精神,主动承担并救治了大量急性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等危重患者。

意识到内镜微创技术的重要价值,她轮流选派技术骨干到知名医院学习进修,带领团队逐步将内镜诊疗技术水平提高到省内地市级医院领先水平。

在消化科办公室,“仝巧云创新工作室”几个字格外醒目。科研和技术创新是提升学科竞争力的关键,她鼓励并支持年轻医师到其他重点实验室学习,并根据每位医师的特长安排不同的科研和技术创新课题。

5年间,科室累计开展了13项新业务技术,先后被授予“仝巧云创新工作室”、湖北省临床重点学科、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巾帼文明岗”。

提高发现率  跑在疾病前面

“做医生最遗憾的是永远跟在疾病后面跑。这个疾病研究透了,新疾病又出现了。”随着消化系统疾病疾病谱发生变化,难治的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增高。很多医生闻之色变的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不仅诊断困难、治疗方法有限,还容易复发,且需终身治疗。近年来,仝巧云每年都会收治数十名这类转诊的患者,“多数患者的病情经系统治疗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她说,“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救治更多的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与此同时,肿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仝巧云遂将“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疗”作为攻克重点之一。若能在早期发现肿瘤,内镜治疗的五年生存率可高达80%-90%,而如果到晚期才发现,五年生存率可能只有30%。经过不懈努力,宜昌市中心医院的消化道早期肿瘤发现率已从两年前的7%提高到如今的15%左右。“希望在未来3~5年内,我们能将发现率提高到30%。”仝巧云满怀信心地说。

基层诊疗水平和患者健康意识也是仝巧云始终牵挂的。作为宜昌市消化学会主任委员,她每年都会组织大规模的针对基层医师的继续教育项目,讲授新理论、传播新技术。同时接收基层医师来院进修,理论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培训的基层医师每年高达600多人次,累计逾3000多人次。“我从来不想做‘一家独大’,先进的诊疗技术应该是共享的!”她认为,只有提高基层的诊疗水平,三级医院才能重点处理危重急症患者和疑难大手术,才能快速实现国家的“分级诊疗”政策。

发现患者对基础医学知识和健康知识知之甚少,仝巧云就组织开展“患教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讲授他们感兴趣的医学和健康知识,至今已累计组织60余场,患者无不交口称赞。

仝巧云坚定地说:“我们要持续开展继续教育、患者教育等活动。基层医师提高了诊疗能力、患者增加了医学知识,我们才能形成更强大的统一战线,共同对抗疾病!”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