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鹏:医者匠心 技道合一
据说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主楼九层以上可以面朝大海。初见心内科曲鹏主任,是在他陈设简单的办公室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他坐在里面正在接待一位患者,用沉稳、和蔼、专业的言语安抚着这个急躁的患者,一切都恰如其分……患者离开后,他出来看着记者满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病房需要我过去一下,请稍等。转身之间给我留下了一个清瘦但伟岸的背影。”
“医学是最有温度的科学”
踏入办公室,在墙上最醒目的部位挂着一张曲鹏与韩启德院士的合影,这是韩院士60岁生日时候留下的纪念。曲鹏说:“韩院士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他温厚、随和、坦诚,同时又敏锐、深刻、直率。这种‘柔中带刚’的性格具有常人不具有的亲和力。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一种自然的人文气氛。”韩启德、陈明哲、毛节明三位导师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他。对导师的敬仰,让曲鹏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医学应该是最有温度的科学。
一杯茶,一支笔,曲鹏慢慢给我们绘制出了他的内心世界。从青葱岁月的懵懂无知到不惑之年的沉着镇定,一切都显得那么顺其自然,但一切看起来又都那么不凡!
20世纪80年代初期,曲鹏从县城考入大学后,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热潮,整个社会对知识的渴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曲鹏爱看书,爱钻研的性格造就了他之后在临床工作中的主观能性。在临床事业几十年,历经岁月的打磨、知识的积累、经验的沉积,曲鹏褪去了年轻时的青涩。
迎着改革开放的热潮,曲鹏也积极地投入到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称大医二院)的发展浪潮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医二院于1969年整体迁至遵义,直到1989年才“重返”大连,曲鹏也是这个时候,大学毕业就被分配在该院心内科工作至今。曲鹏回忆道,“当时的大医二院可谓百废待兴,医院设施和医疗水平是辽南地区最薄弱的,我伴随医院共同成长了30多年,这里的每一次变革、每一点发展我都亲身经历。”
“怎么做才能称得上一名好医生”
早先,曲鹏面对的问题是“怎样使心力衰竭的患者活下来”,此后问题变为“怎样使心力衰竭的患者活得更好、更长久”,再后来关注“怎样减少和预防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等等。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他不仅成了一名全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学专家,他为数以万计的患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实现了年轻时立下的理想,还先后培养出博士研究生20多名,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其中大连市近1/3的心血管医生都是他的学生。带领着大医二院心血管内科形成了一支朝气蓬勃、求是敬业、技术精湛的医疗和研究团队。
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不能只注重医院的经济效益,更应该关注患者的需求,让医学回归人文的本质。
曲鹏回忆道,“曾经有一名患者,得知自己时日不多后,立下遗嘱,要将自己财产(仅一万元)中的一千元赠给我科一名医生,区区一千元钱并不多,但却是他全部财产的1/10。这件事让我特别感动,使我对怎样做一名好医生有了更直观的体会和感悟。”他讲道,“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所以作为医生,一定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理解他们,相互包容,真心交流,患者及家属也会看到你为他们的健康所付出的努力!‘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耀着人文之光。”
“有时候,我觉得做医生挺值的”
三十多年来,曲鹏一直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电生理、结构型心脏病,特别是在介入性心脏病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背后不知他熬过多少个夜、受过了多少挫折,但曲鹏说,医生这个职业值得我这么做!
从1998年,曲鹏接任科主任至今已经20余年,他笑称,自己是院内最老的主任了。大医二院正是在他精湛医术的保驾护航下,与时俱进,长足发展。“在发展高新技术,全方位保障患者健康的同时,不畏艰险地挑战着各种高难复杂的疾病,让那些求医无门的患者能有一线生机。”曲鹏教授感言,“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所谓医者匠心,不仅要有钻研技术的执著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还要有仁爱之心,技道合一,做对患者有利的事,将‘以病患为中心’的概念落实在我们每一次医疗时间或行医过程中。”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