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珍:多方突围 实现零突破
近年来,面对我国麻醉医师缺口巨大的问题,各地医院紧急出台人才培养措施,国家也给予了大量政策倾斜。然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贾珍教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多年来,他通过不断的努力,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外科发展 麻醉优先”的理念获得政府和医院的支持,大力发展学科建设;另一方面,则通过举办接地气的学术研讨会,切实提高基层麻醉医师的专业水平。
人 是学科发展重要因素
“青海省麻醉科的发展落后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起步晚、基础差,培养周期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麻醉科医生人手不足,且州、县一级的医院麻醉医生的学历偏低,对整个青海省麻醉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滞后性。”贾珍告诉记者,“麻醉往往是外科发展的瓶颈,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贾珍认为,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搭伙过日子”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磕磕绊绊(如:在某些围术期诊疗观点或决策上存在分歧),但总体而言,外科和麻醉科相辅相成。“多年来,我们不断地跟医院领导和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外科发展,麻醉优先。”
值得高兴的是,贾珍的建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近年来,在各方领导的支持下,青海的麻醉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包虫病治疗和自体肝移植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在科研上也实现了零突破。“在我当主任之前,麻醉科的课题为零,文章极少,每年年终述职时我都抬不起头。但现在不一样了,我完全可以昂首挺胸,自豪地叙述麻醉科的骄人成绩。”说到这,贾珍哈哈大笑,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基层强大 我国整体麻醉水平才能提高
“外科医师看病,麻醉医师保命。”这一句在麻醉医学领域的流行语,充分说明了麻醉医师的重要性。一个合格的麻醉医师是外科医师中的内科医师,又是具备有全面内科知识的外科医师,尤其急救各项操作是每个麻醉医师都拿得出手的救命技能。因此,培养一名优秀的麻醉科医师,绝非易事。
当前,我国麻醉医师缺口巨大,作为欠发达地区的青海更是如此。据贾珍介绍,青海省有586万人口,麻醉医生只有414名。“麻醉大夫的缺口大,不仅仅是人才的问题。”贾珍说。
有一次,贾珍带着基层医生去北京参加学术会议,一路上,这名年过半百的大夫一改平时沉默寡言的性格,变得特别兴奋。一问才得知,这是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来北京。而在此之前,他默默无闻地在基层坚守了30年!贾珍听后心中一阵酸痛,认为这是自己作为青海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的失职。也是在这时,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基层医生创造学习机会,竭尽所能为提高基层麻醉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多年来,贾珍一直在用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着自己的这个诺言。他每年都会举办青海省麻醉科主任学习培训班,培训班辐射青海省所有公立医院和私营医院麻醉科的科主任,至今已开展五年。“青海地域辽阔,我们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去挨个培训,因此,我们一定要先转变科主任的管理理念,再带动科室其他的麻醉医师,共同推动麻醉科发展。”
贾珍深知欠发达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医疗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他没有随大流过分追究高大上的学术会议,而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举办接地气的学术研讨会,以切实提高基层专业技能、解决患者病痛为目的,遵循“请进来,走出去”的规则,一方面邀请内地知名专家进行讲座,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新技术理论;另一方面,借助一切机会将当地的基层医生带出去学习交流,为基层医生寻找发展平台。“麻醉科的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要跳出局限圈,拓展思维,只有基层强大起来,我国整体麻醉水平才能提高。”贾珍说。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