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蔡军:实现高血压 诊疗“同质化”

时间:2018-12-13 16:22:16来源:未知作者: 贾薇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中心主任蔡军教授身处以心血管诊疗见长的全国最著名的医疗机构之一,每天接触的都是全国汇集而来的疑难案例和本学科最顶尖的医疗技术和最先进的研究进展。作为医疗第一梯队的“国家军”,追求云端科技的同时,蔡军更希望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高血压防治,将我国的高血压患者“管理得更好一些”。

2017年,蔡军成为全国首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的理事长,在医联体成立大会上,蔡军直指未来之路,希望通过多方努力,实现高血压全国诊疗“同质化”——无论是在偏远山区的小镇,还是身处繁华都市,高血压患者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医疗服务。


image.png

医联体:把高血压患者管理得更好一些

在蔡军参加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加拿大的同行带来了一个数据,加拿大的高血压控制率已达到80%左右,但我国的相关数据依然差强人意。“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很多时候三甲医院的医生是无力的。”蔡军很早就意识到高血压防治需要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调动更多医生的积极性,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专病医联体最重要的目的是加强医院间的协作。” 作为全国首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的理事长,蔡军提出了未来的工作目标,加强上下联动,尤其是加强基层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生的指导培训,最终目的是希望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把高血压患者管理得更好一些。

医联体的运行模式包括统一的系统平台,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价方案,蔡军介绍,“希望把高血压的管理和高血压的培训做到标准化和同质化,以此提升社区医生高血压诊治能力。”

目前,专科医联体在蔡军及同仁们的努力下已成立了37个省级分中心,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每一个省份都有1~2家省级中心。“省级分中心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抓手,”蔡军说,省级分中心是各个省开展医联体工作双向转诊、会诊和培训的枢纽,也是今后高血压质控和认证的抓手,“我们要通过上下联动的机制,团结一心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

专科医联体“倒排工期”的计划表中,春节前将完成300多家地市级分中心的成立,2019年将完成6000多个县区级分中心的成立工作。

标准化和同质化:首先要提高医生的诊疗理念

在多年从医生涯中,蔡军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些被误诊辗转至阜外医院的病例,“比如很多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蔡军介绍说,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方式已非常健全,但误诊情况仍时有发生,基层对疾病的认知和意识的提高仍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治疗方面,今年8月发布的欧洲高血压指南明确指出,高血压治疗强调首选联合治疗,尤其是单片复方制剂,可很好的提高依从性,改善治疗惰性。“我认为这是欧美取得高血压防治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蔡军说,2010年美国高血压的控制率在40%左右,2014-2015年已达60%以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进一步强调了起始联合治疗和单片复方制剂的使用,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我国2010年一项研究表明,三甲医院的5000多个高血压患者中,联合用药比例只有8%,服用单片复方制剂的比例只有12%。蔡军认为,这也是导致我国高血压达标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谈及诊疗与用药相对落后的根源,蔡军认为主要是“意识、培训以及指南的推荐力度不够,这也是医联体存在的价值和未来的工作目标。”

“希望我们的‘跬步’可以至千里。在未来实现我国高血压诊疗的标准化和同质化,与世界同步!”蔡军坚定的说。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