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忠:有些“痛” 不必“忍”
“手术很顺利,麻醉很平稳,产妇术中没有什么意外,母女平安。”今年8月,手术室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妇院)副院长陈新忠教授像往常一样,耐心地与产妇家属交代手术结果。
这是陈新忠团队创下的已有报道中首次采用单纯持续硬膜外麻醉下中央轴空病(CCD)产妇剖宫产术顺利生产的一项奇迹。
面对罕见病 力挽狂澜
“这例手术说不上是奇迹,但病例实属罕见。”陈新忠得知产妇情况,带领团队,争分夺秒的展开病例讨论,翻阅文献后发现目前可查的妊娠合并CCD的病例不超过3例,并且全部采用全身麻醉。
既有前人开路,可否应用同样手段?“并非如此!如果全麻,就会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恶性高热!一般的临床降温措施难以控制体温的增高,其死亡率高达71.4%。”陈新忠及其团队迎难而上,一头扎进麻醉方案的制定中。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团队的集思广益,他们从安全、便捷、可操作性等方面综合权衡,决定采用超声定位下硬膜外穿刺,经多次小剂量给药为这名准妈妈实施麻醉。最终,母女平安。
一场“惊涛骇浪”的手术麻醉,每次忆起,陈新忠更多是一种谦逊的云淡风轻。当年,陈新忠毕业分配到浙大妇院,误打误撞选择了麻醉科。最初,他和很多人一样,简单地以为麻醉仅仅是让患者在手术中不痛。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认识到麻醉的重要以及麻醉医师所承担的重任。麻醉不仅仅为病人提供无痛技术,还承担着维持围术期生命体征的平稳、组织危重病人的抢救等任务。
“夫人是同科室的手术护士,她理解我这种‘没日没夜’的工作性质,无条件支持我继续深造的决定。”1998年,陈新忠通过国家研究生考试,开始“分娩镇痛”的深入学习。基于医院的专科特性,2008年,陈新忠远赴德国进行为期1年的“全麻深度监测”研究。之后,学成归来的陈新忠不忘老院长的教诲,秉承围术期医学是未来麻醉学的发展方向,带领浙大妇院开启了规模化“分娩镇痛”之路。
力主分娩镇痛 让分娩“痛”改前非
“夫人当年生孩子,就让同事帮忙打了无痛。”每每谈及夫人,陈新忠表情格外温柔。生孩子有多痛?亲历者形容为“小腹曲线型爆炸”。“只要产妇提出要求,经过评估确定没有禁忌症者就可以给予分娩镇痛!”谈及专业,陈新忠言之凿凿、却可信据。
严重疼痛不一定会危及产妇生命,但可能造成各系统功能紊乱和精神心理创伤。不采用分娩镇痛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更高。陈新忠解释:“分娩镇痛应用的药物浓度,通常是剖宫产手术麻醉时的1/8~1/10,其副作用暂可忽略不计。若镇痛药物适量、镇痛平面控制得当,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产程,略微延长第二产程,对于整个产程来说是促进的。”
“陈医生,做了分娩镇痛,在腰部打了针,听人说以后会腰痛啊!”陈新忠经常面对产妇的这个问题。“目前公认的镇痛效果最确切的分娩镇痛方法是硬膜外阻滞,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无痛分娩’。”陈新忠认为,麻醉操作在腰背部,有些做无痛分娩的产妇一旦腰痛,常常首先想到分娩镇痛。其实整个妊娠过程中,女性激素水平发生很大变化,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增大的子宫对腰部负重增加,导致腰部肌肉、韧带容易受损,加之分娩过程中腹压的运用等使产后腰痛发生率居高不下。而椎管内分娩镇痛本身并没有显著增加产后腰痛发生率。
之后,一项英国荟萃分析研究证实了陈新忠的观点,该研究显示,无论是否应用分娩镇痛,产妇腰痛发生率相近。
如今,“二胎政策”为许多家庭带来福音,分娩的剧痛却让人望而却步。“还记得两年前榆林跳楼自杀的产妇吗?她没有及时享受到分娩镇痛,带着对疼痛的恐惧离开了这个世界。有一些‘痛’,其实完全可以不必‘忍’!”陈新忠言斩钉截铁的话语之间透露着无限遗憾。
令人欣慰的是,最近,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分娩镇痛。为产妇减轻痛苦,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愿未来,少一些“榆林产妇”的遗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