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传云:穿上白大褂后,不可任性而为
几经波折,又像是命运的轮回,钱传云最终还是在急诊的岗位上追寻着生命的意义。坎坎坷坷的从医之路,对医患关系的维护以及从失败中汲取教训,钱传云所代表的,是一代急诊人的大智慧和大精神。
钱传云教授
三次易途,志向改变急诊现状
钱传云毕业之后第一份工作,是云南省人民医院影像科医生,由于对临床医学的热爱考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硕士研究生学习临床麻醉学,在学习麻醉的过程中接触到重症医学,之后随导师况铣教授(全国重症医学创立的先行者之一)从事重症医学工作。当时,他从未想过将来会到急诊科工作。他说:“在我眼中,那时的急诊科工作就像是收发室,就是从事分诊工作,缺乏专业性,所以我不愿意去。”
改变发生在钱传云在法国留学期间,他学习的地点是法国波尔多及巴黎,专业仍旧是ICU,学习期间,感受到国外的ICU和急诊科联系紧密,急诊与国内大不一样。急诊科医生的病情评估、综合救治和生命支持能力都非常强,远非当时国内急诊所能比。因此,除重症医学以外,在国外接触到了急救医学的熏陶和初期训练。
回国后继续其 ICU 临床工作。2000年之后,国内的医疗环境开始变差,对急诊能力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医院由于学科发展的需求动员他开始从事他原来不愿从事的急诊专业。近20年来,钱传云兢兢业业在急诊战线耕耘,其倡导的“一部三中心”急危重症一体化救治模式也被国内急诊同行所认可。
换位思考,急诊医生应心态平和
急诊科接收的患者病情往往紧急、危重,患者与家属情绪容易失控,因而处理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合理面对患者的质疑等,显得尤为重要。
“最首要的还是换位思考、摆正心态!”钱传云说。他认为,2000年以前医患关系比较和谐,医生和患者间相互信任,之后医患关系开始变得紧张,其主要原因主要就在于信任危机。客观而言,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对治疗效果的期盼,也是导致情绪失控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医生的情绪不能良好把控,语言略微不当,加之前面所说的信任缺失,极易发生冲突。因此,急诊医生应当换位思考,理解患者的病痛,理解其家属的心情,摆正自己的心态、把控情绪。
凡从医者,皆不可任性而为。很多医疗事故的发生,也在于医生对自己情绪把控不好。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就不能由着自己性子来办事了,即便平时很火爆,此时必须心态平和,友善面对。
错误难免,汲取教训,不断提高
在谈到从医的挫折时,他说:“没有哪位医生的职业生涯不会犯错,有人自己犯错自己汲取,这是直接经验的汲取,这样的经验越少越好;另外,也通过别人的经历和书本中获取,这是间接经验的汲取,这样的经验越多越好。”
从医多年,钱传云印象最深的是在当住院医师值夜班时一个男孩期盼的眼神。当时,男孩因贲门失弛缓症收住入院,手术失败后转到ICU,基于当时的条件,气管切开后使用金属导管行机械通气(这种金属材质的导管容易损伤气管动脉)。夜间,气道大血管破裂,血流入气道,引起剧烈呛咳,血随呛咳喷涌而出,氧饱和度持续下降,耳鼻喉科医生也无计可施,在场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男孩握着钱传云的手,满眼充满对生的渴求看着他;但那眼神还是一点点黯淡下去,这样一条鲜活的生命,从眼前流逝。“那个眼神到现在还历历在目。那种面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刻骨铭心,永生难忘。”事后钱传云想到,即便教科书没有提到这种情况的处理方式,但根据已有知识,也能采取措施挽救生命。比如先取出金属气管导管,然后插入气管插管用的导管,用其气囊压迫或者只要气囊越过出血点,让血从上面出来,便不会窒息而死。他认为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培养临危不乱的急诊素质是对年轻临床医师的基本要求。
今年是天普洛安上市20周年,在谈到该药物时,他说:“与激素相比,天普洛安在打压过度炎症风暴的同时不会抑制免疫功能,更加符合临床应用的需求。”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