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金征宇:影像学技术代表 国家医疗水平

时间:2019-02-21 14:40:06来源:未知作者:王丽娜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

image.png

40年前的中国,百乱待治、百废待兴,医学等学科的发展还远远赶不上国门之外的发达国家的水平,协和医学院的老一辈专家看在眼里,他们将一批年轻人送出国,但回来的人很少,回国者中就有现任协和医学院影像科主任金征宇教授。他分别赴美国、德国学习,充分吸收国外介入放射学的经验精髓,回国后应用于临床,和众多国内同行一道,让我国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技术,从跟跑到紧跟跑发展到现在的部分并跑、小部分领跑阶段。协和影像科也在金征宇的带领下,发展迅速,开展了众多国内领先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技术,成为第一批教育部的重点学科,也是第一个国家级的继续教育基地。在复旦排行榜上已四年蝉联专科排名第一。

大咯血的姑娘得救了

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大咯血的治疗还是空白,没有合适的方法,但,协和的呼吸科收治了一个大咯血的女孩。朱元钰教授打电话将正在休周末的金征宇叫到医院。金征宇也只是之前看过文献,他把文献拿出来又简单看了一遍就上了手术台。这时,患者吐的血也已经把手术台染成鲜红色,不断输血但是血压还是低、躁动严重。“以前听老前辈们说过,有时候他们是看着病人被‘淹死’的,当血把肺部灌满,无法抽出,就像被水淹了一样。” 

来不及多想,就按照文献上的方法试试。不知道是哪里出血,所以下导管沿着气管找,最终找到支气管动脉破口。由于破口太大,刚放进去的明胶立刻被冲出来,金征宇立即换成条状的明胶放到破口,才把出血口堵住。女孩最终痊愈出院,有一天她又穿着军装回来,并给抢救她的医护人员送了一盆花,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用学回来的技术救人,这是金征宇看来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当时国内的很多技术都是从国外带回来的,如急诊的冠状动脉内溶栓、冠状动脉超声、灌注球囊技术、动脉内溶栓成形术等。此外,他还在将国外学到的成立由心内科、放射科、麻醉科、胸外科组成的多学科诊疗小组引入国内,成立了国内最早的多学科诊疗小组,使挽救生命的技术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影像学就像航空母舰的平台

40年前的影像学科还只是能用X光机照平片,而现在随着检测水平和方法的进步,影像学已经发展成影像学组,甚至形成影像基因组学。“90%的科室如果说和影像学不相关,是不可思议的。”金征宇说,“今后可能出现的3D打印模拟手术等先进技术都需要影像学的引导,所以影像学必不可少,它像一艘航空母舰,任何先进的治疗技术不是都得在航母的甲板上起飞和降落?”影像学发展至今,早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辅助科室,影像学科的水平代表了一所医院、一个国家的临床医疗水平。

正因如此,作为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两大学协会的主任委员,金征宇不遗余力地推动影像和介入学科的发展。在他的主导下,除了传统的学组,还开创了一些以功能分组的学组,使学科发展更有生机。除了这些,金征宇还希望使中国的影像介入学能更加国际化,他在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放射领域的交流与互动中积极发挥作用。他本人因为在医学影像方面极高的学术水平及在国际交流中的贡献,荣获国际多个知名放射学会“荣誉会员”称号。

人才培养是一以贯之的主题

“人才之难万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轻。”大到江山社稷小到学科的发展,人才都至关重要。协和医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住院医师培训的医院,林巧稚、张孝骞、裘法祖等医学大家,均得益于严格规范的住院医师培养。协和在这方面也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如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和总住院医师制度、多站式的考试、批判式阅读和科研设计能力培养,放射科的读片库及规定必备的读片技术的大纲等,均为国内的同行进行住院医师培训提供了宝贵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如果让我选最值得骄傲的事,一定是为科室培养了年轻的人才梯队。有一天我退休了,能看到放射科后继有人,学科不断发展,这才是最值得骄傲的事。”一个科室有两个中华医学会的主任委员,在中华医学会的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金征宇现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则由付海鸿担任。这折射出协和科室人才培养水平。

在促进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前进的路上,金征宇也非常注重教育,在他的带领下,学协会开展了很多继续教育项目,如国内的普及型扶贫项目、“一带一路”教育项目、尖端培养项目等,为国内影像学和介入学医生能力的提高及医疗的同质化贡献了力量。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