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闵苏:创新是麻醉学发展的灵魂

时间:2019-03-07 13:48:57来源:未知作者:黄玲玲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黄玲玲


image.png

“改革开放给我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思想上的创新,不再墨守成规。”记者面前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闵苏短发、干练,让人感到一股严谨的学者之风扑面而来。1982年毕业,至今已工作37年的闵苏几乎是伴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也正因此,她对改革开放有着更多的感触。

“做医生是要用心的”

走上麻醉岗位时有点阴差阳错,实习时,在所有老师眼中,闵苏是一位外科“好手”,但最终因麻醉科缺人而踏上“麻醉征程”。尽管在别人眼中有些屈才,但有能力和努力的人都会发光出彩的,麻醉科在闵苏的带领下逐渐地变得有声有色。

1999年,刚担任麻醉科主任时,闵苏不到40岁,通过艰苦地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改进工作制度,努力提高医疗质量,使得麻醉科取得了麻醉死亡率连续19年累计低于51万分之一的佳绩,也让其他科室开始刮目相看,更使得全国的同行眼前一亮。这些成绩的取得闵苏毫不犹豫地归结为“创新”。她认为,作为医生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要学会思考,怎样对病人更好,作为科室领导在管理科室时,也要不断思考提升麻醉学科的医疗水平的举措。

在同事们的眼里,闵苏是一位合格的好领导,认真、负责、严谨,而在她心中,作为一位科室领导者,更要敢于担当。“做领导是要讲奉献的,不是享受的,要吃苦在先,比别人更能承受打击。”话如其人,从小受到父母严谨工作态度的熏陶,闵苏更是继承了他们肯吃苦、不怕累、一心为人民的精神,当然,在她这里便是一心为患者,一心为大家。

前不久一位心脏上安有4个支架的冠心病患者要做直肠癌手术,还有一只血管也已堵塞了80%,这钟情况下病人再经历手术极度危险,麻醉科联合外科做了极为细致的围手术期方案,竭尽全力保护好患者心脏,提高安全耐受能力,最后手术成功,让人大感意外又倍感钦佩,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么重的患者会恢复地如此快速和顺利。

随着提升麻醉学科医疗服务能力的要求,让那些禁忌的手术变得有可能,挽救更多生命,这是闵苏心中的一个愿望。

2014年左右,闵苏身患脓毒血症,经抢救后始终感觉乏力,治疗期间她联想到,曾有严重感染的一些手术患者,使用麻醉所需的肌松剂时效果多不满意,常会对肌松药的用量和时机问题与手术医生有矛盾,且不明其原因。是否有什么相似情况?之后即带领团队做了一个研究发现:全身感染的患者骨骼肌中会产生两种特殊受体,替代正常受体,使得所用肌松药的效果明显减弱。一篇《老年患者使用非去极化肌松剂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改变研究进展》问世,解释了临床上的这一难题,使更多医生开始注意该问题。可以说,闵苏在用生命书写着对工作的热爱,对患者的关爱。

做各学科的联合枢纽 助力患者快速康复

一直以来,闵苏被视为患者的“平安符”,只要她到手术室,所有外科医生都会松一口气,心里也有了底。在他们心中,只要主任来了,也就放心了。追求手术麻醉万无一失的闵苏,总是将所有准备一应俱全,在关键时刻胸有成竹淡定施救。

在科研领域,闵苏也建树颇多。作为重庆市麻醉学科首席医学专家和麻醉医疗质控中心负责人,她始终把“保障围手术期安全康复、改善患者预后”作为全市麻醉学科发展的目标。在全国率先提出“人人参与麻醉医疗质控”的理念,将质控检查和学术活动、专项技术培训等多形式相结合,使重庆市广大基层医院的麻醉医疗水平得以全面提高。她还带领重庆市麻醉同仁们成功举办多次国际国内学术大会,让“重庆麻醉”品牌走向了全国。

为助推围手术期患者快速康复的项目落地,在闵苏的带动下,全国第一个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专科联盟成立。全国150多个医院参与其中,得到了医院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甚至有人说她是麻醉界最大的“盟主”,功在当代,利在未来。

几天前,重医附一院刚刚获得了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和外科学分会联合授牌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规范化培训及示范基地”称号。届时,重医附一院由麻醉科、外科、康复理疗科护理团队等多个科室组成围手术期多学科ERAS团队,以麻醉科为枢纽,实现最大程度的联合,使患者真正获益,让政府和社会满意,并提高了医者的成就感。除了专家巡讲、教材的撰写,未来大规模的多学科培训也将纳入其中。“要提高医疗质量,关键就是要做好宣教,对患者做好科普,医生护士则要不断更新知识,改进技术和服务,真正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给患者更好的体验”。别人没做过的,我们要去努力,别人做过的,我们要做得更好,在闵苏心中,创新是最重要的动力之源。

闵苏的外公是一位著名画家,以画虎闻名,为人谦和也坚持原则。儿时,她听到外公与友人谈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在画作上创新,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他仍坚持要画出新意,让人感觉到美和一种激励精神,要画出一个有肉有血有骨灵气的老虎。在外公的耳闻目染下,闵苏坚持一切为患者着想,“任何事都不可以以患者生命为代价。”而创新则被她视为一个麻醉医生的灵魂,也是所有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灵魂。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