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帮助他人是超越生命意义的事
2019青海光明行
“一条小路,下过雨后变得泥泞不堪。当地百姓一旦生病,只有靠担架,才能一寸一寸被抬出来,有多少患者等不到被送往医院就已经失去了治疗的机会……”这是2008年,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张铭志教授在贵州考察建立白内障扶持点的途中,所感所闻的一幕,也是当地的真实写照。也是从那时起,张铭志便下定决心,要竭尽所能地帮助这些患者。
于是,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简称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自2004年开始,在自身医院发展的同时,他们凭借着探索的经验带领着一支支志愿者队伍,为西藏、新疆、青海、甘肃、贵州、内蒙古、吉林等地的偏远地区,以及巴基斯坦、布隆迪等“一带一路”国家数以万计的患者义诊,在所到地区培训出百余位眼科医生。
积极推动公益事业发展
2004年12月26日,带着“服务患者,培养人才”的目标,怀着“授人以渔”的理念,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开启关心是潮流项目。项目针对基层医生进行免费帮扶培训,让技术扎根于基层。关心是潮流项目为基层输血、造血,推进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心是潮流项目是培养基层医生的模式初探,未曾想到它能硕果累累。”张铭志介绍说,2005年到2008年间,共帮扶潮汕地区基层卫生院建立起5个扶持点,培养了15名可独立手术的眼科专科医生,累计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7万余例。目前,5个扶持点都已拥有能够独立运营的眼科专科。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运用“关心是潮流”从“输血”到“造血”的成功模式,总结经验开创出自己的基层医师培训方式,即“4个100”:100个动物眼培训,100台手术观看,100台的手术助手和100台的手术操作。这种成熟的培训方法切实帮扶到基层千余位医生。从量变到质变,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培训模式已经悄然迈进国际化先进行列,也吸引国际知名的蔡司公司抛出的橄榄枝,双方联合共创蔡司白内障手术培训中心。目标在20余省培养百余位眼科医生,目前已结业可独立手术医生126人,回当地后独立手术量近8千例,让播下的这一颗公益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公益脚步不曾止步
2005年开始,张铭志带领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团队开展“亮睛工程”“援藏光明行”“中华健康快车”等防盲扶持活动,将公益扶贫扩展至我国西部多个省市地区,乃至世界欠发达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以及巴基斯坦、布隆迪等国家),为当地培训了可独立手术的眼科医生,将光明火种带到世界屋脊和祖国边疆。
援布隆迪光明行张铭志教授为患者做术后检查
他们14次进藏,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高原反应,从未止步。张铭志说:“我很感谢我的团队,大家每次离开这里,都是满怀期待再次回来。整个团队的毅力、恒心、凝聚力,让我们的公益之路越走越坚实,越走越远。”
“帮助我国偏远地区眼科医疗水平得到实质性提升,让偏远地区医生的眼科诊疗水平有长足的进步,让高水平的眼科手术技术不仅仅是一时的停留,而是深深地根植于当地。”一位甘肃的主治医师参加培训,达到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标准后说道。回到当地下乡帮扶半年,手把手带教乡村医生,从使用仪器设备、检查、验光,直到独立完成眼部手术操作。张铭志感慨道,“只有参与过的人才能够理解其中更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理念的传承,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奉献的传承。”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公益事业走过了第17个年头,他们在公益活动中与基层医生同历练共成长。“这支队伍帮扶基层医院白内障手术完成的数量,虽然不敢称之为'最',但已然位列前茅。”张铭志自豪地说,“当这份沉甸甸的‘朗视界 沐光明’眼科公益团体奖项颁给我们时,既是对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肯定,又赋予了我们一份更大的责任。今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将继续秉持传承的理念,帮助他人,改变自己,超越自己。把技术传承给后来人,超越了生命的意义,做可创性的未来世界!”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