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利:公益事业不能等
“患者因为我的治疗而重新看到了光明,自己从中也收获到更大的成就感。”她欢快的语气,也感染到了周围的人。
2008年,吴小利从西南医科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到家乡,当一名眼科医生。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吴小利更能体会乡村百姓对医疗知识的匮乏、闭塞。2018年,成为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的吴小利,率领筛查队将视力普查工作带入乡村、带到基层百姓的身边。
只有去做 才有收获
在雁江区伍隍镇白坡小学,这里仅有3位教师和18个孩子。“好多人都说,学校这么小,人又少,不要去了。但我们还是坐了三四个小时的车,去为这18个孩子做视力筛查。”对吴小利来说,公益事业是每天要做的事情,不是等到将来有机会再做!
在艰苦环境里义诊,吴小利并没有感到苦,但让她感觉到“痛”的是乡村百姓对疾病不认识和不重视。曾经有一个3岁的孩子,找到义诊专家,吴小利很明显看到孩子是“对眼”。“我告诉家长,这种疾病医学上称为斜视。孩子的父亲是斜视,他们很疑惑地问我‘这是可以治好的吗?”
“当然可以治好啊。”吴小利耐心地向患儿家长解释斜眼的治疗办法……
虽然这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但是因为家庭贫困,四川省斜弱视手术又全部是自费项目,家长无力负担八九千元的手术费用,最终选择放弃了让孩子眼睛恢复正常的机会。
发挥更大能量
在义诊活动中,吴小利见到许许多多贫困的家庭。“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父母都去世了,他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小小的年纪不仅学会了照顾自己,还每天中午赶回家照顾着双眼已经看不见的奶奶,给她做饭、喂饭。”让吴小利欣慰的是幸好孩子的眼睛没有问题,他小小的肩膀可以顶起这个家庭。
离开小男孩在的学校前,吴小利和她的团队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这个坚强的小男子汉。吴小利说:“虽然这是杯水车薪,但希望因为我们的路过,能让孩子们感觉到更多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近一年的公益活动,吴小利走进了资阳市22个乡镇,62所公立学校,对29961名学生进行了视力筛查,从中发现出了很多问题,这也让吴小利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
“以前,我们看到的仅仅是疾病的‘宽度’,现在要从疾病的‘深度’去思考。今年暑假,我们打算在医院眼科举办一次小医生体验活动。让这些孩子体验眼科医生的工作,认识眼睛的构造,感受看清与看不清世界是怎样的区别。同时为孩子们建立屈光档案,定期随访,通过复查、定期筛查,把工作做得更细。”吴小利最大的心愿是未来5到10年内能够降低资阳市的近视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