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刘毅:小梦想 大情怀

时间:2019-10-10 10:55:41来源:未知作者:尹晗

image.png

我国风湿免疫科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无论从科研还是临床上,我国风湿免疫科已突破了重重阻碍,走到了世界前列。“全世界最先进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我们中国都有。同时,很多治疗方法开始逐渐从中国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将研究成果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柳叶刀、JAMA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可以想象,我国未来在临床风湿病学领域一定会得到更加迅猛的发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刘毅教授说。

使命担当

引领风湿免疫病学发展

“关节病是头号致残杀手!”刘毅指出,风湿免疫病致残率高,不仅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悲剧性的影响,也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为此,科室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对风湿性疾病进行慢病管理的理念,牵头成立“风湿免疫疾病慢病管理全国护理专家协作组”,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常见风湿免疫病慢病管理的指南和专家共识。同时,科室还建立了全国首个风湿病慢病管理门诊和医护患一体化延伸型医疗模式。 

作为四川省重点学科,风湿免疫科承担着引领学科发展的责任。刘毅介绍,近年来,科室非常注重科研工作的开展,作为华西医院罕见病平台负责人,他带领科室,在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精准预防控制、人类干细胞及其衍生产品治疗难治性风湿免疫病的研究与转化、炎症免疫机制的治疗靶点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细胞生物治疗疑难危重风湿病领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未来几年,我们希望在风湿病特色临床研究和特色基础研究上有所突破。‘走在前面’,就是华西人的‘使命担当’!”

刘毅介绍,科室已在复旦大学“专科声誉和综合排行榜”中取得了连续三年排名第六的佳绩。他笑着说:“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进入全国前三,虽然目前离这个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今年如果能跻身前五,我们就可以‘做梦’啦!”

家国情怀

让西部地区患者“病有所医”

2018年,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的门诊量达到了159700人次,每天等待入院的患者至少有200人,很多患者要等两三周才能入院。这其中,重症风湿病患者超过三分之一,需要一级护理的患者占一半以上。“为什么来华西医院的患者病情都这么严重?我想,原因是疾病的早诊早治工作做得不好。患者的病情往往拖到很重才来治疗,这给医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刘毅介绍,四川省共有183个县,按每县两家医院计算,在300多家县医院中,有风湿病专科的医院不超过十家。有四分之三的县医院甚至连一名风湿病从业人员都没有。为此,2018年11月27日,科室和省卫健委合作发起了“四川省县域医院风湿免疫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计划在3年内培养400名风湿病领域县域学科带头人。“作为四川省医学会风湿病学会的主任委员单位,我们除了做好自己,还担负带领全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共同进步的责任,这也是华西人‘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

刘毅坚定地说:“未来几年内,我们要力争使全省每家县医院至少配有一名风湿病专业人员,可以对风湿病患者进行基本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使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得以形成,才能使慢病管理成为可能,才能让基层风湿病患者‘病有所医’!”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