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彭梅: 朴实医者 于无色处见繁花

时间:2019-10-18 14:01:58来源:未知作者:张亮

立志从医的彭梅教授,三十六载如一日,不断挑战自己,把从前辈处得到的教诲和人文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医疗工作当中,传承给一位又一位医生,通过老中青几代人的努力,使得山西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建设实现创新发展,享誉全省。

微信图片_20191018133707.png

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77”大学生,山西省人民医院彭梅教授那一代医学生怀着对追求知识的渴望踏上医学之路。在人才青黄不接的年代,那一代人被历史推着往前走,身上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感。他们有着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理想主义色彩,对学习、工作充满激情,对患者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责任感,这一切构成了那一代医者的思想底色和精神气质,深深地影响着彭梅教授,直到今天。

这位兢兢业业的医者,三十六载,无数个日日夜夜,她放弃了陪伴家人的机会,坚守在患者的病床前;无数次危急救治,她用精湛的医术和担当为患者带来重生,默默守护着生命和健康。

为患者分忧的温暖医者  

患者口中对医生的感触,无疑是最客观、最真实的评价。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彭梅,总能看到一些类似的文字:“彭大夫不仅医术精湛,而且以人为本,给我极大的宽慰和理解,衷心感谢您给我排除了病痛折磨”、“真正的医德高尚,对病人热情悉心,有耐心”、“医术精湛,手到病除,不让病人浪费一分钱”……言语间,无不透着患者对医生的依赖与信任。

“我很幸运,碰到了彭大夫。”这是彭梅教授一位患者所说。2008年,这位21岁的农村患者刚结婚半年就被诊断为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病情极为严重。第一次化疗后她头发脱了,皮肤也变黑了,雪上加霜的是丈夫因此与其离婚,只有她的父母陪伴。前前后后10次化疗,让她身心备受折磨。彭梅主任为诊治这位患者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一方面鼓励病人战胜疾病、鼓励患者父母不要放弃治疗;另一方面也承担着治疗风险,一次次详细调整治疗方案,并两次亲自带她到北京协和医院找专家会诊。经过长达一年的治疗,这位患者终于痊愈。

七年之后,2015年的一天,这位患者又专程来到彭梅的诊室:“彭主任,您还认识我吗,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我2008年住院时正在开奥运会,你为了鼓励我治疗,在我的床头插上一面五星红旗,鼓励我坚持治疗。当时我满口都是溃疡不能吃饭,你从家里带来了蒸水蛋送到我床头。这些年我和家人都对您感激不尽。我又结婚了,现在有了2个孩子,家庭幸福美满。

其实更多时候,彭梅扮演的,是一位陪伴者。当彭梅身披白衣面对每一位患者时,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脸上始终的善意和诚心。

36年的从医阅历让彭梅对患者有着更深的理解和包容:“我也做过病人、生过孩子,也辛苦焦急地陪着家人看病。患者有时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她总能对患者的难处感同身受,从细节着手宽慰患者。“可能我们医生在这个时候,不能光看病不看人,应该要尽量给予一些人文的关怀!医生心里需要装着患者的感受。” 

每一个病人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病例都各有特点,不同的病人诉求也不尽相同。面对这么千变万化的妇科疾病,彭梅即使再累也未曾厌倦,“诊治一个又一个复杂病人也积累提升了我们的诊治水平。为了不负患者的信任,认认真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

深入基层  服务农村患者

山西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繁忙,急危重症患者多,基层转来的患者多。多年来,彭梅一直都恪守着这样的处方规范:只要对症、疗效好,有便宜的药就不开贵的。对于贫困患者,有时候节省下的就是患者全家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生活费。

除了门诊、入院及科室定期随访患者之外,彭梅还有一批更需要关注的患者——贫困地区妇女。由于山西省是宫颈癌高发区,作为科室负责人和省级卫生项目承担单位的专家,自2009年开始,彭梅和科室同事在完成院内工作之余,经常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走进省内边远交通不变的县乡村镇,认真组织“妇女宫颈癌筛查促进宣教”等活动,把“宫颈癌筛查”项目知识技送到农村和社区;在县乡级医院和卫生院亲自手把手、面对面地进行技术、知识的指导。

对于科室宋菊香大夫来讲,彭梅教授就是干活儿不惜力气的“拼命三郎”,用她的话说:跟着彭主任去基层做筛查,忙得起早贪黑。一开始到乡里面宣传时,很多人不理解,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我又没病,查什么查?越查毛病越多。”有的人由于害羞,不愿意脱掉裤子做检查,有的人怕检查完了收费……。彭梅的团队给当地的妇女做了好多思想工作,才劝说一部分人开始检查。

记得开展筛查活动时,一位农村女教师被查出有宫颈癌早期病变。当时她听医生说自己有病,吓得哭了起来,“我怎么就这么倒霉,为什么别人查都没事,轮到我就是癌变?早知道就不查了。”彭梅把她扶起来,对她说,“你并不倒霉,你来检查并且发现问题是很幸运的事,如果现在没有给你查出是癌前期病变,到了真正转变成癌症,甚至发展成晚期,那你才是真正的不幸。”听了彭梅的话。女教师擦干了眼泪,破涕为笑,“对,我查出来是幸运的。我不查病也不会自己消失。多亏了你们呀。”后来,这位女教师及时接受了手术治疗,完全康复。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在全国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山西省卫健委卫计委大力支持下取得良好成果,山西农村地区宫颈癌检出率有了明显提升。彭梅欣慰地说,“以前,很多农村宫颈癌患者直到病情发展到很严重的时候才去医院治疗,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我们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做好筛查工作,多发现、早发现癌变倾向患者,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才是我们深入基层的最大意义。”

杏林传承  花开无声

和彭梅交谈中,提及成长经历她最常说的就是“感恩”。

1982年,彭梅毕业后分配到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当她了解到妇产科有5位经验特别丰富的老医生,渴望跟着前辈学习,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被戏称“又苦又累”的妇产科。

“走出校园初为医生时,我对妇产科技术什么都不会,是老主任看好我,觉得我这个大学生踏实厚道,勤快肯干,是个好材料。那个年代学习途径十分有限,无论做手术、管病人还是书写医疗文书,都是前辈们一点一滴地教我。”在阳泉工作的三年中,得益于前辈们手把手的教导,彭梅迅速成长。

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彭梅进入山西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后,科室主任陶若愚教授对临床工作的精益求精,让她有了更严苛的自我要求。经过勤学苦练,彭梅医生的技术不断提升,在年轻医生中率先独立带班工作,带组进行手术,这让彭梅更加奋发向上。而科室中另一位前辈——杨军英主任在退休后,对特殊病例的手术处理仍然十分细致、独到,让彭梅体会医生一定要终身学悟。

每念起前辈旧事,彭梅也有些感慨!在有着近七十年发展历程的妇产科中,医学传承不仅仅是学术、技术上的传承,更是做人做事和医生精神的一脉相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除了治病救人,传授所学,培养年轻人亦是责任在肩,不可推卸。

在科室年轻医生眼中,彭梅是一位严谨而体贴的领导。“和她共事要随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手术记录中的细小错误也会被她一眼揪出。”年轻医生告诉记者,彭梅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无论患者诊治还是医疗文书都要求严谨规范;对待病人又特别亲切,总是用很通俗的语言仔细地给病人解释。“言传身教,平时看到科室各位前辈老师如何对待工作、对待患者,我们这些年轻医生希望自己也能那样。”

大家都说:“只要老主任在身边,我们就觉得心里特别有底。”彭梅就像“家长”一样,时刻把同事的冷暖记在心上,及时解决困难和矛盾,以真心赢得信任。“同事们在医院里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在家里却愧对家人和孩子,一辈子做医生真的是太辛苦了!妇产科取得的成绩,是靠大家一步一步干出来的,是含辛茹苦地积累出来的。” 

正是这支勤奋奉献、技术精湛、专业齐全的医护队伍,临床-科研-教学协同发展,打造了一个在山西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的妇产科,为每年数以万计的患者解决疾患困扰。医疗服务更是赢得百姓口碑:全院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排名第一、妇科护理团队品管圈在“第二届全国医院质量管理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躬耕杏林,传承仁心。

2004年院庆妇产科大合影.jpg

2004年院庆妇产科大合影

承担阿富汗留学生教学工作.jpg

承担阿富汗留学生教学工作

来自患者的感谢信.jpg

来自患者的感谢信

指导基层医疗工作.jpg

指导基层医疗工作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