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文晖:做医生要有定力
“起初我每年只能做十几例手术,而且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都比较高,患者治疗效果并不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楼文晖教授回忆最初从事胰腺外科时的情景,“当时想自己为什么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但想到我的老师吴肇光教授放弃美国的优渥待遇,毅然回国投身外科学建设,就觉得自己没有不坚持下去的理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楼文晖教授
楼文晖是吴肇光教授的最后一名学生,20多年前,吴教授带他做第一例甲亢手术的情景始终令他难忘。彼时,近70岁的吴教授在外科界已德高望重,甲亢手术又比较简单,但吴教授仍然愿意亲自示范手术,而且对待患者平易近人、非常关心。这种大医精神深深镌刻在楼文晖的脑海里,指引、鞭策着他在医学之路上不断前行。
“医生不是为自己做的,医生是为患者做的。医生存在的价值是服务患者,让患者有良好的预后,而随之产生的名利只是副产品。”楼文晖强调,“譬如现在肿瘤患者通过新治疗手段,无需手术即可得到很好的治疗,看似是内科医生抢了外科医生的‘饭碗’,但这其实是好事,因为真正能让患者获益的治疗就是最好的治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从事胰腺外科近20年,楼文晖的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他欣慰地说,“本来觉得生存希望很小的患者,经过治疗,患者两年后回来找你复查,三年后、四年后还能回来找你,真的非常开心!”最初,胰腺外科长期生存的患者很少,他能记住每个长期生存患者的名字。逐渐地,长期生存的患者越来越多,他已经开始记不住所有患者的名字了。楼文晖高兴地形容这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伴随着胰腺外科诊疗水平的提高,楼文晖总结了自己的思考,“做医生要有定力,能够静下心做事,不追逐热点和风潮。在选定目标后,既要坚持,也要敢于质疑、推翻自己!”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