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友 高血压防治战线的不老战士
本期嘉宾: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赵连友
近一甲子的时光,这位老人将所有心血都“耗”在了高血压防治事业上。年逾古稀,走起路来腰杆挺得笔直,一幅军人的硬朗风范;谈吐幽默,思维敏捷,热情洋溢,给人一种“名不副实”的年轻感。
而今,他依然奋战在高血压防治的第一线,为保障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殚精竭虑。从医50余年的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赵连友教授,是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的第一任主任委员,因其卓越建树,曾被评选为“国之名医”。在半个世纪的行医里程中,他始终坚定信念:解除患者病痛,做有益于人民的事。
“我要为人民做点事”
“我国是高血压大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7%,其控制率很低,不足15%。因高血压引起心血管病死亡率也逐年增加,这个怪圈严重影响着国民健康和生活质量。作为高血压防治队伍的一员,每每想到国民的血压问题,我心里就非常不安。我总想为人民做点事。”赵连友教授知道,若想落实高血压防治目标,最迫切的是建立学术团体,以此引领广大医护人员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因此,他不辞劳苦、频繁奔波,筹备建立高血压专业组织。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成立了!但是,仅靠几个专家解决不了问题,动员全社会提升高血压防治意识迫在眉睫。赵连友教授迎难而上,以过人胆略和责任心,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在多方努力下,2010年,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高委会)成立!
这不仅是一个字的转变,高委会的成立使高血压防治队伍不断扩大,引起全社会关注,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为高委会第一任主委,赵连友教授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为降低高血压患病率,提高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而努力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还百姓健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赵连友教授带领全国优秀的高血压医师,开展了4方面工作:推广科学的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措施,规范化高血压防治模式;培养高血压专业人才,建立高血压防治队伍;开展高血压临床和基础理论研究,丰富国人的循证医学内容;构建高血压防控网络体系,规范高血压三级防治医疗程序。专家团队深信,在不懈努力下,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一定取得快速发展。
六方合力组成高血压防治联盟
赵连友教授在高血压领域精耕细作了50余年,他深刻地了解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他认为:“高血压防治是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是一项具有科学性的系统工程,只靠医务人员难以完成高血压防治任务,必须动员全社会参与此项有社会意义的工作。”
军人作风的赵连友教授工作起来目标明确,他提出了六大行动要点:第一,政府领导,这是提高我国高血压控制率的关键问题,由政府制定政策、规划,卫生部门设立慢病控制机构,组织实施领导高血压防治工作,保证高血压有效防治的顺利开展;第二,学会组织,学术团体具体组织实施高血压防治工作,发挥医务人员专业特长,与患者建立密切的防治关系;第三,医护实施,医护人员推广先进的学术成果,开展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发挥担当高血压防治任务的主要角色的作用;第四,企业支持,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支持和参与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为其贡献一份力量;第五,媒体宣传,无论立体媒体还是平面媒体,均应积极传播科学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揭露伪科学,为患者提供正能量;第六,患者参与,高血压患者是高血压防治联盟的主体,是医务工作者服务的对象,患者参加防治活动,学习防治知识,积极配合治疗,这是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重要环节。
“唯有多方合力,形成高血压防治联盟,才有望让高血压低头。”赵连友教授说。
重视高血压防治的个体化举措
谈及目前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策略问题,赵连友教授表示,要想提高我国高血压控制率,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和致残率,联合用药是血压达标的基石。近年来,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指南陆续公布,而其中一项重要推荐措施就是治疗高血压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也对起始联合治疗使用小剂量单片复方制剂做出了积极推荐。
赵连友教授介绍了联合用药的三大好处:其一,提高疗效,联合用药可将血压达标率由单药治疗的40%升至85%;其二,不同药物之间可相互作用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其三,保护脏器,减少心、脑、肾的损害,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此外,单片复方制剂服用方便,对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也大有裨益。
赵连友教授还强调,治疗高血压要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应因人而异,遵照量体裁衣的原则,有目的地选择适合自身要求的降压药物。其治疗原则是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药物,应考虑以下情况而定:(1)患者高血压可能发生机制;(2)高血压严重程度;(3)高血压患者脏器损害及临床相关疾病的类型;(4)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种类。个体化疗法是把人体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关注患者全身情况,重视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提高疗效,消除危险因素,防治相关疾病及减少不良反应,故个体化治疗优于传统疗法。
此外,防治高血压,若想达到降压目标值,必须要有综合干预的理念。高血压新定义为临床综合征,不仅有血压增高,还往往存在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其相关疾病。因此,治疗高血压时要综合考虑,不能采用每一病症干预,而应整合,选准靶点,重点干预,综合治疗。应以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基础,控制高血压为重点,纠正代谢障碍为目标,选用能全面干预的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最终使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血糖控制在5.6 mmol/L以下,LDL和TG分别调整在2.6 mmol/L和1.7 mmol/L以下;纠正肥胖使BMI控制在25 kg/m2以下。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治疗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护脑、心、肾等靶器官不受损害,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仅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而且更为有价值的是降低高血压引起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想患者所想 痛患者所痛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要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想患者所想,痛患者所痛。”赵连友教授怀着一颗仁心,奔波在从医路上50余年。
高血压防治是一项艰辛的工作,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在基层,为此,赵连友教授多次带领团队深入基层。有时到贫困地区义诊,饭也吃不上,走路把脚磨出泡,但这丝毫没有打消赵连友教授的热情,他为患者服务的那团火,一直燃烧着,也温暖着无数被他帮助过的患者。
为了提高基层高血压防治水平,缓解基层患者用药压力,赵连友教授组织开展了“健康血压基层行”活动,深入到基层进行义诊、发放药物、科普宣教,2018年已开展了15场,今年计划开展20场,希望将高血压防治知识撒向全国!“我要亲自带队走下去,一定要还百姓健康!”赵连友教授眼中闪烁着熠熠光彩。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