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唐旭东:做当代中医消化病传承与创新的践行者

时间:2019-05-09 11:28:19来源:未知作者:黄晶

image.png

2018 年,唐旭东出任中国 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也是他进 入中医学界的第 40 个年头。 在这 40 年里,他徜徉于中医 的学术世界,醉心于科研与创新,视中医 的传承进步为己任。新职位,新起点,唐 旭东希望在新的起点上,对中医的发展与 未来,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两次“试药”坚定了志向

“神秘、传统,与现代 医学迥然不同,当我得知被 分到中医专业时,非常迷茫, 与自己心中的理想职业相去 甚远。”中国中医科学院副 院长唐旭东教授回忆起 40 年 前,最初踏入中医门槛时的 心情。16 岁,风华正茂的唐 旭东考上扬州医专(扬州大 学医学院)进入中医系学习。 中医学习需要博闻强记,这 与他平时的人文积累和高超 的记忆力非常契合,因此, 即便学习中医并不是他的初 衷,他也很快安定下来。 深入学习中医之后,唐 旭东逐渐被其神奇的疗效所折 服。大二暑假时,得了细菌性 痢疾服用鲜地锦草煎水后,不 适症状明显缓解;用吴茱萸研 末醋调外敷脚心治疗口唇泡 疹,也收到了神奇的效果。两 次亲身体验中医的神奇功效, 使他坚定了学习中医的决心。

广交西医好友拓展中医学

唐旭东指出,拿出临床 有效的证据和解释药物的作 用机理,这是中医目前所面 临的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 是职责所在。学习并掌握现 代医学的科研方法,用现在 胃肠动力学的病理机制,讲 述中医的故事;广交西医朋 友,通过朋友之间的相互沟 通与了解,增加信任感。 唐旭东在博士就读期 间,认真学习了现代医学的 科研方法学,担任科室主任 后还相继学习了首医、北医、 协和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生 课程,为以后的科研之路打 下了牢固的基础。即便与西 医专家相比,其理论根基之 牢也不遑多让。 在临床中,他开展消化 内镜检查;在科研时,他亲 自进行活检组织病理技术操 作,包括石蜡包埋、组织脱 水、切片 HE 染色,跟病理 科主任一起读片子,让唐旭 东对黏膜病理了然于胸。因 此,他可以与西医深入交流, 其专业程度甚至令消化界的 西医专家们惊讶不已。 除了学习临床科研方法 学,唐旭东还跟西医的同龄 人交朋友,互相交流、沟通、 协作,得到了西医同行的理 解与信任。在 20 世纪 90 年 代后期,唐旭东参加了胃肠 动力学理论培训。学习了北 京协和医院柯美云教授、西 安交大二附院罗金燕教授等 大牌专家所带来的胃肠动力 领域的最先进理念与成果。 在此过程中,他不仅加强了 学术修养,还交到了一大批 西医消化学科的同龄专家。 时光荏苒,当年的那一批年 轻学者,如张澍田教授、王 化洪教授、陈旻湖教授、邹 多武教授、侯晓华教授等如 今都已成长为当代中国消化 病领域的中流砥柱,活跃在 胃肠动力学学术领域。 与好朋友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 心贾继东教授探讨五味子 及中医复方在改善肝脏炎 症方面的功效时,唐旭东为 了证实其功效,对五味子、 茵陈、茵陈蒿汤与院内验 方荣肝合剂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证实,五味子在降酶 方面有效,但无改善肝脏 病理改变的功效,而其他 3 种皆在降酶的同时,改善 肝脏病理改变。 唐旭东用严谨的科学试 验数据说服了他的同行好 友,也因此更加坚定“勤学 西医知识,广交西医朋友” 的初心。他强调,中医学要 获得现代医学认可,必须打 开心扉,广交好友,互相沟 通交流。“真理越辨越明, 学术也同样如此。”他强调。

将患者从癌症阴影中解救出来

长期以来,很多患者 因胃窦的萎缩肠化病变 被“癌症”阴影的沉重负 担所困扰。 唐旭东讲,人一天中 有 2/3 的时间是站着或坐 着,食物堆集于胃的下 1/3,即胃窦部,因此, 胃窦部位负担最重、受累 多、炎症最多;在炎症不 断地刺激下,胃黏膜腺体 细胞会有自我保护机制; 进入中老年以后,也有半 生理的衰老现象。“但 是胃窦没有分泌盐酸的 B 细胞,没有分泌胃蛋白 酶的主细胞,因此,单 纯胃窦部位的轻中度萎 缩,影响小,风险也较 低。”他强调。 他将最新进展与科研 实践紧密结合,纠正患者 的错误认知,也毫不避讳 地指出过去二三十年中 中医药科研存在的不准 确的、目标漂移的问题。

潜心中医消化病 科研结硕果

“我是近 20 年中 医消化病学在传承和 科技创新方面的践行 者”,唐旭东感慨道, 中医在传承与发展的 同时,要被现代医学 所认可,困难重重, 我辈还需更加努力。  唐旭东认为,目 前两个最大的困难 是:如何用循证手段 验证中医疗效和如何 用现代医学的语言 讲述中医故事。在担 任西苑医院消化所所 长、西苑医院副院长, 兼任西苑医院临床药 理所所长时,在越来 越广阔的平台上,唐 旭东从业务着手进行 了大胆地传承与创 新,在科研方法学设 计上下功夫,精益求 精。此后,他在出任 中药临床疗效与安全 性评价国家工程实验 室主任时(该实验室 是全国中医和西医医 疗机构中唯一的国家 工程实验室)建立了 一套让西医专家叹服 的中药临床研究关键 技术支撑平台,奠定 了中医药临床科研现 代化的坚实基础。 唐旭东制作的慢 性胃肠疾病 PRO 量表, 包括胃食管反流、消 化不良、排便状况、 心理适应度、体力状 况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6 个维度。一张量表 35 个问题,解决了功能 性胃肠疾病胃肠症状 重叠时的疗效评价问 题。相关论文发表后, 获得国家科技创新期刊 F5000 领跑论文殊荣。

苦下功夫 在标准与实践中探索

  唐旭东解决了制 作中药汤剂模拟的安 慰剂的难题。他首先 借鉴日本使用混合 5%~10%原药的方法, 解决了口感的问题, 经多次摸索,他创制 的含低剂量(5%)原 药安慰剂的方法,其 试验结果得到了学界 的赞赏。 唐旭东还积极参 加到中医药标准化的 工 作 中。 参 加 了 国 家中医管理局科技 部 在 2006 年 发 布 的 《2006 - 2020 中 医 药现代化发展纲要》 撰写工作。参与多部 中医相关指南的制订 与撰写工作,如牵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 个最大的标准化项目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 指南》、中华中医药学 会开展的《基层医生诊 疗指南》(医生版与科 普版)、世界中医药学 会联合会开展的《中医 常见病诊疗指南》的撰 写工作。 唐旭东指出,指 南与规范的推出,规 范了学科内基本的共 识,不仅可以提高整 体水平,还可以扩大 交流。但他同时强调, 对中医药的标准化工 作要适时、适度。如 果完全标准化,则会 限制它的灵活性和个 体化。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