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备:学医初衷永不改变 刘续宝:为患者争取健康 仇毓东:临床创新要以患者为本 仵正:大胆实践 不断探索
无数个日日夜夜,他们放弃了陪伴家人的机会,坚守在患者的病床前;无数次生死抉择,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和担当为患者带来重生。他们就是默默守护着生命与希望的医者。
孙备:学医初衷永不改变
作为外科学系中极为复杂的学科,胰腺外科往往聚集着众多急危重症患者。压力大、任务重,是胰腺外科医生早已习惯的日常。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备教授,就是从这样的科室走出的一名良医。
出生于医学世家的孙备,自小就受到医学氛围的熏陶。父母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的品质深深地召唤着他,医学成了他的不二选择。如今,孙备始终怀揣着救死扶伤的信念,纵使外界医疗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能改变其学医的初衷。
世纪之交,国内各大医院提倡专科专业化。孙备受到导师的鼓舞,担起了发展医院胰腺外科的责任。重症胰腺炎和胰腺癌是肝胆外科乃至整个外科中极为危重且难以治疗的疾病。孙备不惧不畏、迎难而上,毫不犹豫地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胰腺外科,专注于胰腺癌和重症胰腺炎的临床及基础研究,2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
他所在的胰腺外科在重症胰腺炎和胰腺癌研究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如重症急性炎外科干预的“三个不”: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一蹴而就,不能一个治疗模式。比如提出如何推进创伤递进式递升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理念等。其中一些成就已经写入了教材或指南,并逐渐走向了国际化。
近年来,胰腺外科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孙备身为科室主任,对科室的发展有着长远的规划,他认为应从多方面努力,全面促进学科进步:一是要让学科梯队年轻化,创造机会和平台,创造各种学术空间,大力贯彻传帮带的传统,并有序地将年轻人才输送至国外培养;二是让手术技术走向微创化,改善传统手术的效果,有利于患者恢复;三是实现学科交叉和多学科联合。只有联合影像科、肿瘤内科等多科室,胰腺外科的疑难杂症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学科带头人前瞻性的眼光、开放的视角和广阔的胸怀可以将队伍带得越高越远。”孙备说。
科室通过与布朗大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学术顶尖机构的合作,全方位促进人才队伍的提升,为医院发展注入了活力。
仇毓东:临床创新要以患者为本
师从“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仇毓东教授深耕肝胆外科30年。他首次在国内开展腹腔镜引导下的肝癌射频治疗,首次在华东开展冷循环射频肝癌消融术……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外科技术,他不断在肝胆外科领域实现突破创新。
与导师吴孟超院士共同救治患者的经历让仇毓东印象深刻。患者是一位患肝母细胞瘤的6岁儿童。因为患者年龄太小,所以手术难度很大。救治中,仇毓东不仅对导师高超的外科技术佩服得五体投地,导师对患儿的爱心和呵护更深深触动了他,“正是这次救治经历让我下定决心献身于肝胆外科医学。”仇毓东回忆道。
投身肝胆外科后,仇毓东不断磨练医术,苦心钻研,成功救治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但令他始终难以忘怀的,却是一位因术后出现门静脉栓塞而救治失败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对于患者的不幸逝世,仇毓东非常难过。出乎他意料的是,患者家属对医生非常理解,并表示“我们知道手术本来就是有风险的”。仇毓东感慨,“我非常感激这名患者及其家属对我们医生的理解。这始终督促、鞭策我在医术上要不断开拓进取、精益求精!正是患者的理解和付出,帮助医生不断磨练提高,推动了医学进步和发展!”
总结多年的科研经验,仇毓东认为临床医学创新要以大量的临床经验为基础,从临床病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他强调,“一切临床创新要以患者为本、为患者服务、让患者受益。哪怕遇到很多困难,也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
仇毓东擅长复杂肝胆疾病的诊治,以及肝胆胰肿瘤、胆管结石及狭窄的外科治疗。他不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还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并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医疗新技术一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等荣誉。
刘续宝:为患者争取健康
“外科手术很辛苦,不仅要有技巧,更要有充沛的体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外科刘续宝教授始终追求精益求精,“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必须严谨、精细!”
2014年,肝胆胰外科接诊了一名特殊的患者。患者的病例活检诊断为淋巴瘤,在胰腺上有一个拳头大小的肿块,病变处血管闭塞,动脉又被肿块包裹,情况十分复杂。当时,科室内部讨论,一致认为这种情况下没有做手术的必要。然而,刘续宝仔细为患者做了检查,认为如果是胰腺癌,切除肿块意义不大,但是淋巴瘤的切除对患者预后却非常重要。他决定为患者切掉全部肿块。
由于手术非常复杂,刘续宝一直从早上做到晚上9点多。“手术结束后才忽然感到筋疲力尽。但是手术顺利完成,还是很高兴的!”术后一周,看到患者恢复得很好,刘续宝这才放下心来,成就感油然而生。“其实不做手术是不会有争议的,但是为了患者能有更好的预后,还是要尽力争取一下!”正是这种勇于担当和“为患者争取健康”的精神诠释了他的仁心仁术,也正是在一次次的“冒险病例”中,他将自己的医术磨炼得日趋精湛。
在胰腺炎性疾病和肿瘤的诊疗、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刘续宝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及科研经验,因此受邀主持制定并撰写《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等医学指南。“其实撰写指南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他认为,指南首先要有助于当前的治疗,为医生提供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指导,但是又不能束缚医生们的思想。因此,既要有循证医学证据做基础,也要兼顾创新研究和突破。“医学在不断发展,所以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指南!”
从事外科医学30余载,刘续宝认为,“年轻人一定要沉下心、脚踏实地。多泡在临床一线,多和患者接触!医生要从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用独立的思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优秀的医生。”
仵正:大胆实践 不断探索
“从祖父和父亲身上,我看到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一誓言的意义。”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仵正教授回忆道,因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他从小耳濡目染,对医学有了懵懵懂懂的了解和兴趣。高考时便毅然地选择了学医,并顺利考入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大学期间,仵正珍惜每个学习机会,并以优异的成绩在本科毕业时留校,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为一名肝胆外科医生。
工作初期,仵正经历了严格的规培训练。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他深感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性。1996-2003年,仵正先后师从全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潘承恩教授和王作仁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5-2007年,仵正受美国UCLA移植中心全额资助,赴美做为期两年的访问学者。在访问期间,他通过做动物模型研究提升了显微外科水平。回国后,仵正深感我国肝胆外科胰腺临床水平在国际上相对薄弱,便主动寻找差距,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会副组长单位学习胰腺外科技术。
2011年,仵正担任医院科室胰腺病区主任,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病区相继开展胰腺炎序贯化治疗,胰腺癌多学科治疗,胰腺微创治疗,在西北地区开展首例达芬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据仵正介绍,近年来医院肝胆外科胰腺病区在恶性肿瘤的微创化、个体化、综合化治疗方面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形成了以微创化手术为主,新辅助放化疗、术后辅助放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多种诊治方法综合运用的胰腺肿瘤个体化治疗,整体水平西北领先。
此外,医院胰腺病区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等多家国际权威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学术交流密切,新技术、新术式及标准化的诊疗常规与国际接轨,为提升胰腺病区业务能力持续注入新思潮和活力。
仵正介绍,胰腺外科是近代普通外科学中最具挑战的疑难学科,经过百余年探索,已形成日趋完整的胰腺外科学理论。建国70年来,我国的胰腺外科实现了长足发展。
天普洛安的安全性、有效性、低副作用都是很理想的,其对重症胰腺炎也有很好的效果。
——孙备教授
天普洛安在急性胰腺炎一线治疗中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在抗炎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刘续宝教授
目前,天普洛安在临床上的作用还不能被替代。它使大量患者获益,是外科医生救治患者的好帮手。
——仇毓东教授
天普洛安从上市便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多年来,天普洛安在胰腺炎、重症疾病的诊治和胰腺围手术期的处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胰腺外科是和天普洛安同步发展的。
——仵正教授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