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最大的幸福就是扎根临床治好病

时间:2020-02-20 18:10:39来源:未知作者:宗俊琳 尹晗

在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头颈外科医生办公室墙上挂着两块黑板,一块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着40个号码和对应的患者名字,另一块黑板上则写着20多个号码和患者名字。原来,科室现有40张病床,但住院患者却有60多人,那40个号码代表着头颈外科的40张床位,一直处于满员状态,而另外20多个号码则意味着有20多位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暂时住在其他病房。

image.png

“我们科室有句玩笑话,医生们不在手术室,就在去手术室的路上,一天做四五台大手术是家常便饭。”山东省耳鼻喉医院院长、头颈医学中心兼头颈外科主任徐伟教授,从医近30年,无论春夏秋冬,不是在门诊为患者看病,就是在病房检查病情、在手术室进行手术。如今,年届50的他仍然坚守一线,不论几点,只要一个电话,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最需要他的地方。而日常工作日程总是满满当当,一做手术就忙活到后半夜。

一次次打破技术陈规、攻克复杂疑难病症,一场场贯穿昼夜的高难度手术……徐伟用执着的求索,带领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头颈外科团队,从一个“小”专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头颈肿瘤规范化综合治疗中心, 以创新手术方式不断刷新着学科领域的奇迹,引入多学科联合诊疗,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2019年11月,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18年度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徐伟教授所在的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鼻喉科连续第十年位居前十名。

他说,医者人生的最大幸福就是扎根临床,为患者治好病。

潜心钻研  开启头颈肿瘤治疗的专业探索之路

出生于医生家庭的徐伟,从小常和父母一起出门诊,有时还会做小助手。那时,很多农村患者没有挂号看病的概念,患者从彼此口中打听到徐伟的父亲,用毛巾包着一小堆花生,上门找父亲看病。“当医生是一件很伟大的事。”从此,一颗立志从医的种子深深埋入了徐伟的心中。

“这个听诊器以后就留给你用吧!”高考那年,父亲送给徐伟一个黄色硅胶导音管的听诊器。带着父母的期许,1992年,徐伟从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本科毕业,以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取了耳鼻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主攻咽喉专业。1999年,他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攻读博士学位。

2002年,学成归来的徐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山东省内尚属空白的头颈外科做起来。当时,医院推行主诊医师责任制,在时任耳鼻喉科主任王海波的力荐下,徐伟当选主诊医师,一例例大手术、复杂疑难手术开启了头颈肿瘤综合治疗的专业探索之路。

徐伟清楚地记得第一例疑难病例:患者喉癌复发,脖子肿成一个大包,嘴巴闭不上,舌头一直伸着,吃不下饭,也咽不下东西,相当痛苦……辗转各处无法确诊、施治。

见不得患者痛苦的徐伟顶着多方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大胆取活检、确诊、手术经过10多个小时,顺利完成,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不痛苦了,能吃下饭了。”

这次的成功鼓舞了徐伟向高难复杂手术挑战的信心。在他的带领下,头颈外科又连续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与开创性的大手术。2003年,徐伟在山东开展了首台“游离空肠代颈段食管术”。在徐伟带领下,头颈外科团队经过一系列大胆尝试,不断改变皮瓣形状,解决切除后缺损修复部位皮瓣卷筒导致的咽瘘、狭窄等诸多问题,并陆续尝试使用游离空肠代颈段食管、胃上提代下咽食管等方法进行肿瘤切除后的修复重建,使患者下咽部功能获得最大限度恢复,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经过多年努力,将晚期下咽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不足15%提升至50%以上。自2004年,头颈外科即规范化开展了早期喉癌的微创治疗,对于声带角化、声带白斑等癌前病变及早期声带癌,行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切除,同时,在复杂头颈部血管瘤、淋巴管瘤、复杂颈部鳃裂瘘管的内镜微创治疗以及甲状腺、腮腺肿瘤的外科治疗方面均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受到国内同行及广大患者的好评。

勇于创新  科室要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

头皮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晚期,由于多次不规范治疗,肿瘤范围扩大,恶性程度越来越高……当这名患者抱着最后一丝求生的希望找到徐伟时,癌细胞已经扩散至锁骨和上胸肋骨,脖子周围的肿瘤溃破,看上去异常恐怖。

手术相当复杂,需要将感染的锁骨、肋骨切掉,从腿部移植血管,与锁骨下静脉血管缝合,同时取背阔肌皮瓣,修补溃破的脖子和后脑勺……

为确保万无一失,手术之前,徐伟联合胸外科、血管外科团队共同参与“备战”。各学科专家反复研究患者病情,逐步改进完善手术方案,认真推敲每一个环节,最终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手术计划。经过19个小时激战般的紧张手术,不仅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寿命延长了6年多。这一多学科协同合作的手术诊疗模式,在医院一直延续至今。

“医院水平是科室水平的综合,只有各科室水平共同提高,才能使医院整体实力提升。”这是徐伟在学科创新、医院建设方面一贯坚持的理念,“科室要做好,还要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除了创新诊疗技术,徐伟一直坚定地引导科室走肿瘤手术多学科配合的路子。

他常常告诫年轻大夫,“术业有专攻,但肿瘤的治疗一定要有综合观念。”同时,徐伟坚定地打破了传统先手术后放疗的治疗模式,开展多学科密切合作的计划性放疗。这,也是头颈外科综合治疗肿瘤的一大特色。“密切合作的计划性放疗,是根据手术的需求来设计放疗计划。”徐伟介绍,患者原来的肿瘤就像一块“湿泥”,单纯的手术治疗能够大部分切除病变,但难免留有残余,而通过适度的放化疗,将“湿泥烤干或半干”,病灶局限,肿瘤彻底清除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在头颈医学中心门诊中,经常可见头颈外科医生与放疗科医生共同坐诊,协同诊断。10多年的实践中,头颈外科早已与心内科、呼吸内科、普外科、血管外科、胸外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团队”。

此外,徐伟非常重视专业化发展,让专业化成为所有工作的抓手,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去做。“现在大小手术都走流水线,很多高难度手术不仅能做,还能多台同时做,不仅做得快,还做得好!”说起这些,徐伟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2016年,头颈医学中心同时开展了4台“甲状腺癌侵犯喉气管”手术,从下午4点到次日凌晨3点,手术全部成功;不仅如此,头颈医学中心在同一天成功开展4台“胃上提胃代食管手术”、术后恢复良好,这在国内创下了同类手术的惊人记录。至今想起来,徐伟依然兴奋不已。这类手术往往时间长,需要高度的注意力和技术考验,在徐伟心里,自己手中的手术刀就是患者生命的希望,不允许一丝一毫的懈怠。

目前,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头颈医学中心设有头颈外科、头颈放疗科、嗓音疾病科及基础实验室等,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头颈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授予的国内首批头颈肿瘤规范化诊疗培训基地。 

如今,徐伟已是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的院长,除了雷打不动的门诊时间,几乎都被大小会议和行政工作塞得满满当当。“作为一家医院的管理者,肩上的担子很重。”

image.png

力求完美  收获感动便觉值得

每天,不管术后多晚,徐伟下手术台后都会再次巡视病房,保证每一名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他说,有时,医生只要说一句没事挺好的,患者能高兴好几天。门诊中,复查的患者一个眼神,徐伟就知道患者在家的状态。

2005年,徐伟为一名下咽癌患者进行切除手术,并用咽及喉的残存组织修复了颈段食道。术后,患者康复了,一直不忘徐伟的“救命之恩”。每年春天,都为徐伟捎来新长的香椿芽。他的一位老朋友罹患喉癌,患者还特地登门劝说:“你一定要去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找徐伟医生看!”

8年后,这名患者找到徐伟,“徐大夫,总吃流食太难受了,你能不能帮我想个办法?”“可以靠游离空肠代颈段食管术解决。”但患者已80多岁,儿女们纷纷反对手术。但徐伟说:“总吃流食,生活质量不高,我建议手术,相信技术能给老人一个幸福的人生。”

“我们听你的!”最终,家人被说服了。那一年春节,老人吃上了“阔别多年”的水饺。行医多年,徐伟已和许多患者成为了朋友。不仅是看病,有些患者家里有了其他事,也会找到徐伟,让他帮忙想想办法。“作为一名医生,只要尽职尽责,把工作尽可能做得完美一些,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收获许多感动,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