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相差83岁的听会者

时间:2020-06-01 10:51:00来源:未知作者:熊文爽

6月21日~24日,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年会(CACP)在贵阳召开。会场上,医师报记者看到了“最年轻参会者”和“最年长参会者”。文章刊登在《医师报》为CACP制作的《每日会讯》之后,引起参会者们的热议。

image.png

行医61年

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学生

CACP2018 “最年长参会者”崔德健教授十余页笔记记录专业要点

▲ 医师报记者 张亮

继6月22日《医师报》CACP2018每日会讯中报道随医生父母前来参会的襁褓中未满月的“最年轻参会者”,《医师报》记者在肺癌影像学诊断专题会场遇到这样一位令人心生敬意的“最年长参会者”——84岁高龄却精神饱满、认真听会,不时拍下课件,工整记下满满十余页笔记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崔德健教授。

 “我做医生已经61年了,每次参加学术会议,都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学生,有太多内容值得学习,很喜欢参加CACP2018这样的学术会议。我是很多期刊的编委或编审组成员,也很热爱审稿工作,与年轻医生一起交流、合作,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崔德健教授对《医师报》记者说。

当《医师报》记者问崔教授:这样高龄为什么还要坚持在影像学诊断专题会场学习?她回答,“虽然我是呼吸科医生而不是影像科医生,但很渴望学习肺部影像学方面的最新知识。对于肺部疾病来说,影像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因此,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必须要多掌握影像学方面的进展,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准确的诊断。”

看到照片后,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解放军总医院陈良安教授被崔教授的学习精神感动。他对《医师报》记者说,“崔教授对创新研究始终保持敏感,对医学知识不懈追求,84岁高龄仍克服种种困难前来参会学习,这是对所有呼吸医生的鞭策和激励!当今社会现象存在浮躁现象,希望年轻医生以崔德健教授等前辈为榜样,静下心,踏踏实实做好临床与科研工作,为呼吸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一张刷屏的照片

▲ 医师报记者 陈惠  熊文爽

6月22日是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年会2018暨第十七届中国呼吸医师论坛大会报告第一天。早晨主会场上,有这样一张照片、一位医生打动了所有人。

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漪主任。早晨她来到主会场,坐在靠后的位置,发现一位年轻的医生爸爸抱着孩子坐着听课。从头到尾,医生爸爸都在认真听讲,孩子特别乖,一直没哭,应该是睡着了。过了一会,可能担心宝宝着凉,又用小薄被给宝宝盖上。

最后一个讲课是一位外国专家,快要讲完的时候,宝宝动了起来。为了不吵到大家,医生爸爸抱着孩子离开会场。

这一幕让刘漪特别感动,她忍不住拍了下来发到朋友圈。

“这是我抓拍的最好的照片,非常真实。医生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如果不刻苦不努力,他不能成长为一名好医生。”刘漪告诉《医师报》记者,就如同正在热播的本届世界杯足球赛,很多老牌球队被新生代追打、逼平,甚至打败,正是说明“不努力就要被超越”的事实。

这张照片在朋友圈发布后,刘漪的微信朋友圈“爆了”。 “有人觉得这个医生是在作秀,但我认为不是这样,他坐在倒数第三排,就是担心会影响别人;还有人觉得这个医生‘疯了’,但我不这么认为,不疯不执着不可能成为好医生。” 刘漪说,努力学习的医生会成为智慧的人。

南京总医院呼吸科施毅主任感慨:面对这样的学习态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我忙我没时间?

医师报记者联系到孩子的妈妈林艳,据林艳介绍,夫妻俩从广东过来,自己是影像科医生,其丈夫是放疗科医生。“因为家里没人照顾孩子,且孩子还在哺乳期,所以先生就一起过来保驾护航。”林艳表示,“本次出行经过多方考虑,一是为了学习,二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出行能力,施行早教。”

林艳坦言,因害怕孩子哭闹,夫妻俩一直都坐在会场后排,得知被人拍摄并引起话题非常意外。“本次年会内容设置非常丰富,对很多交叉学科的内容很感兴趣,自己和先生会一直坚持到最后,确保自己不虚此行。”林艳说。

照片在医师报官方微信公众号(DAYI2006)上发布后,获得了3万多阅读量和数十家自媒体、媒体转载。网友们纷纷为孩子的父母点赞,网友@蔚蓝色表示,当医生不容易,为人父母又当医生更不容易,为伟大的医生们点赞,看到这个正能量,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加油,我们的大医生!

@颐园limin感慨,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现场学习和看文字资料的效果完全不同,相信他们的宝宝长大后也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

image.png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