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沛:倡议成立高效应对感染问题的多部门联动协作组
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主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共同承办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将于2020年9月10-13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会议召开前夕,《医师报》记者对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医药教育学会感染学会副主委、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教授进行了专访。
吴教授倡议,感染是多个学科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为提升感染处理的效率、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可以考虑成立由感染控制科、检验科微生物室、感染科多部门联动协作组,达到在行政指导下科学、快速处理感染疾病的目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吴教授的真知灼见。

吴德沛 教授
感染控制靠单打独斗难
本次大会主题为“直面感染 合作共赢”, 体现了倡导多学科综合诊治感染性疾病的理念。感染是临床各个学科都常遇到的、经常会导致患者疾病复杂化、花费增加、死亡率增加的临床大问题。每位医生对于感染中最基本的抗生素治疗都是从学生时期开始训练的。非感染科医师治疗感染时常常存在治疗精准度有欠缺,有些病原微生物诊断不能做到清晰明确;对于重症患者用药方式存在广覆盖地毯式治疗;对疾病认识不足,对耐药菌认识不清等问题,有时甚至会因此导致患者发生危险。
而感染科也有苦恼,有时在接手前期已经过抗感染治疗、病情恶化的患者时,因为前期用药乱,没有按照流程一步步用药,导致感染科医生接手后也很难判断到底是哪一种药物有效,哪种没效,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IDSC的召开让大家统一认识、有序应对感染
本次会议的召开有助于大家统一认识、优势互补,更科学、有序地应对感染。此外,今年的新冠疫情让我们认识到,人类所面对的新病毒、细菌层出不穷。会议特设新冠肺炎相关的讲座、讨论,还涉及到挑战很大的多药耐药问题,尤其是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医疗负担。
对于疫情之后感染科发展的建议,吴教授建议,新冠疫情让我们认识到医院的感染科不能没有,甚至不能变弱,应该得到强化。为提升感染处理的效率、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可以考虑成立由感染控制科、检验科微生物室、感染科多部门联动协作组,达到在行政指导下科学、快速处理感染疾病的目的。
血液科患者感染更需及时有效处理
血液患者是感染的高发人群。首先,因为血液学疾病,如淋巴瘤、骨髓瘤都会导致细胞免疫或者体液免疫的缺陷,患者出现免疫力低下的状态;其次,血液肿瘤患者治疗使用的放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式,都会造成其长期粒细胞缺乏,也会导致免疫功能降低。一旦血液肿瘤患者发生感染,不容易控制,且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往往只有发烧症状,不易发现,一旦发现有粒细胞缺乏时,扩散也非常快,患者死亡率也比较高。
血液科的感染一旦发生,往往提倡医生需要迅速做两管血培养,并迅速展开经验性治疗,根据病人危险度及可能的病原体、本院患者细菌耐药情况,甚至在病原体检测还没有结果的情况下,迅速覆盖治疗。如果患者病情平稳、评分较高,可以采用降阶梯治疗。也有少数患者需要根据情况采用升阶梯治疗,用药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