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安:呼吸学科在前进 提高临床医生影像“慧眼”迫在眉睫
近年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陈良安 教授
6000多人援鄂 让我们看到了呼吸学科的实力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与危重症医学科陈良安教授介绍,第一,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6000多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援鄂,充分展示了学科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上,尤其在重症感染以及呼吸支持方面的实力。
第二,在慢病管理方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做了大量的流行性疾病调查工作,一些创新性研究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为政府医疗行为的决策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诊断技术方面发展很快,比如在影像组学、影像基因组学、计算机智能辅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第四,呼吸内镜与介入技术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的专长,其在肺部疾病诊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最早的荧光支气管镜技术,到现在的各种导航技术,比如超声导航、虚拟导航、电磁导航等,还有一系列的介入治疗新办法都在不断革新,以前慢阻肺或哮喘患者的治疗只能局限在药物上,现在则可以用介入的方法进行介入治疗,这些新技术极大地拓展了疾病的治疗方法。
第五,在肺癌多学科治疗过程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目前发挥着核心的、关键性作用。这是因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既有内镜技术、全程管理技术,还有并发症处理的相关经验,所以在多学科团队合作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六,在其他领域,如感染性疾病、肺间质性疾病、肺血管病、睡眠呼吸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诸多进展。
总体而言,陈良安教授认为,目前,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的推动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论在学术科研水平,还是临床上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和进步,这不仅促进了很多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也让更多的二级医院以及基层医院受益。
新冠疫情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陈良安教授看来,此次新冠疫情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与挑战。他表示,很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都成为了抗疫前线的先锋和骨干,这些工作被很多人看在眼里,并获得了社会及公众的充分肯定。这种肯定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更是机遇,“这反过来也激励着很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疫情仍未结束,做好疫情防控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责任所在,这份责任不应仅仅局限于疾病的鉴别、诊断、治疗,还要在流调、防控等方面冲在第一线,为有关部门提供建设性意见,他表示,“唯有加倍努力才能不辜负整个社会对我们的期望。”
影像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成为了很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手中的一把利剑。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IDSC)第六届学术大会即将举办,陈良安教授介绍,本次大会设有“影像技术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治”专场。设立该专场的原因是因为,在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当中,影像技术是一部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何诊断肺炎,如何证实肺部感染,如何客观评估疾病发展情况,后期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这些都需要影像技术的帮助。
“临床医生一定要熟悉掌握一些感染性疾病的影像特征与变化,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方便后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陈良安教授介绍,他本次的报告为“影像技术在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与评价”,包含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介绍各种影像技术的特点以及在感染性肺部疾病当中的应用情况,包括CT以及磁共振、同位素的标记等新内容。
第二,指出了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这些内容比较实用,医生如果了解了某种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在临床上遇到后就会有所衡量和考虑,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提示。”
第三,影像技术在不断发展,“将来会在对肺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也是我们未来关注的重点。”他表示,“希望这个专题能将临床医生与影像科医生一起调动起来,促进其紧密合作,进一步的发挥影像技术的作用,提升临床医生对它的认识。”
在此次疫情中,影像技术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大,不过他也强调,“我们必须认识到影像技术在新冠肺炎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优势在于:一,更加直观与客观;二,在速度上,相对核酸检测更快。在疫情初期,等待核酸结果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在武汉,有段时期患者太多,等不起。其中一版国家诊疗方案就将影像检测纳入了诊断标准,此举对及早收治患者、做好分流处理、强化疫情防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影像技术能快速地帮助临床医生提供决策时,它发挥出的作用不应该被忽视。”
但影像学技术也有一定局限性。陈良安教授指出,影像学判断毕竟不是病原学诊断,它不能替代病原学诊断。另外,非感染性疾病有时十分复杂,可能会出现重叠的影像改变等情况,因此通过影像来做判断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想要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好影像学的作用,不能仅从影像角度出发,还要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检查化验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三,影像技术能为患者提供一种连续的、动态的观察情况。疾病在不断变化,处理的策略也要随之而变,对疾病来说,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患者的后续治疗,都无小事。
陈良安教授表示,擦亮临床医生影像技术的“慧眼”,对医生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患者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现在学习永远不晚。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