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感染 合作共赢 IDSC第六届学术盛宴开启

9月11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IDSC)第6届学术大会在苏州开幕。来自全国的感染及感染相关领域专家齐聚一堂,聚焦感染性疾病当前的热点、难点、核心进展及临床经验进行多学科的分享和讨论。
会议采取线下线上同步进行的形式。到场的代表中,大部分都是几个月前从抗击新冠疫情的前线湖北武汉凯旋归来的勇士和逆行者,还有一直驻守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药工作者,以及国家发出表彰的抗疫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代表。他们的到来,令这场学术会议更显得熠熠生辉。还有许多因疫情驻守需要无法亲临现场的专家们也积极参与到本次学术会议的分享和讨论中。

本次大会注定是一次不寻常的盛会,一场令人振奋难忘的学术大餐。必将在感染和呼吸领域的常见病、危重病的诊治、预防,以及在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中的救治、防控中起到极其宝贵的指导作用。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新波在开幕致辞上表示,IDSC是由全国著名的呼吸病专家刘又宁教授带领众多专家于2004年成立的感染病领域的专业、权威的学术组织。IDSC领头的委员们都是感染领域的专家和大咖,从行业上来说是引领发展和提升的典范。专委会自成立以来在组织建设、专业教育、学术会议、专家共识制定等方面都作出了快速发展,获得协会内外的高度认可,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建设的先进单位。
今年新冠疫情形势下,专委会又在第二届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举办了第六届IDSC感染疾病大会。这次会议内容更加丰富新颖,更加贴近临床,更实用,具有前瞻性。IDSC学术大会为探讨感染和呼吸相关疾病的多学科诊治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沟通与协作的平台,已成为国内感染和相关领域的重要品牌。

苏州市卫健委主任谭伟良教授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苏州的人均期望寿命已达到83.82岁,是全国城市中最高的一个。这几年来,苏州正在积极推动健康中国的行动,努力打造健康中国的典范城市。相信本次会议在苏州召开,必将对苏州感染学科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苏州大学副校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陈卫昌教授表示,感染疾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与生命的一类重要疾病,而且抗生素耐药要日益严重,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感染性疾病的科学诊治以及抗感染药物的规范应用,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中最重要的热点问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性的蔓延,也将成为我们工作中的更重中之重。此次召开的感染性疾病多学科的学术大会,必将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感染性疾病的多学科诊治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我国抗击新冠发热战疫已取得了战略性胜利,但新冠疫情还没有完全消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天我们能到来这么多的嘉宾,开展规模这么大第六届学术会议,充分体现了我们协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IDSC创办人、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教授说。IDSC于2014年成立,是我们国家非常独特的多学科的权威专家聚集在一起的学术组织。6年来取得了许多成绩,制定了许多接地气的对临床医生有指导作用的指南。目前已顺利完成换届选举,选出现任主委俞云松院长和候任主委邱海波院长,使协会有了更优秀、更年富力强的接班人。
“如今IDSC已经成熟,在业务上会越来越强。希望大家继续发扬6年来精诚团结、相互相容、同舟共济的精神,拧成一股绳,继续使IDSC在国际国内有更大的进展。”

作为新任的主任委员,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俞云松教授带来三个“感谢”。“首先是对新冠疫情常态化下,为使本次会议顺利召开付出努力的所有人表示感谢。其次要感谢为抗击新冠疫情作出贡献的所有在座和不在座的同道。第三是感谢刘又宁教授搭建了这样高水平的多学科协作的平台,我们一定会贯彻刘教授一直倡导的面对感染经过多学科协作,合作共赢的理念把我们学会做好。”

候任主委、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教授表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直面感染,合作共赢。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从来都是与感染性疾病伴行的,上半年的新冠疫情对人类而言是灾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它在凝聚了人民力量,凝聚着学科。
感染性疾病从来都一个非常复杂困难的问题。当面临感染性疾病时,学科不仅仅是传统的临床学科,还有新兴的临床学科,如临床药学和临床微生物学;直接面对感染的学科又包括了感染病学,感染相关的呼吸、重症、血液、肿瘤等。在今天的新冠疫情大形势下,可以看到我们面对感染性疾病时,责任比历史的任何时候都要大。
IDSC正是凝聚了这些感染相关的多学科应对感染,相信这样的一个学会一定会推动整个中国抗感染事业的发展,推动感染及相关学科的进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管向东教授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预告了明年会议将在广州召开,将有管教授任执行主席,让我们共同期待。

杨新波常务副会长为IDSC前任、现任、候任主委颁发证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主持本次大会

大会学术环节,除了精彩讲座,“碳青霉烯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治疗策略”的讨论环节掀起本次学术活动的小高潮。十余位专家围坐一堂,就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治疗策略展开精彩的讨论与经验的分享,并与台下学者进行了积极互动。

本次会议发布了“多黏菌素共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施毅教授带来共识解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