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独家对话国内首位信息药师崔晓辉——为药师打开新视角
It always seems impossible until it is done。
(当我们没开始做一件事时,它看起来好像是不可能的)——曼德拉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成为主旋律的时代。药学信息化的任务逐渐加重,随着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药学信息呈现出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更新快的特点。为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医生、护士、临床药师等医务工作者光靠仅有的经验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从大量的医药信息中提取并获得有用的信息,使临床药物治疗更加安全、有效、经济。
信息时代的到来随之孕育产生了以药学信息服务为核心,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类药学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开发和服务的复合型药学人员。在药学背景的基础上崔晓辉有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的第二学历,因此在2014年的9月,他成为了专职的信息药师。
一开始崔晓辉以为信息药师就是数据的处理以及编制一下小程序,这个对他来说不难,但随着工作的深入,他发现不单单如此,不同于信息工程师,信息药师是需要对临床药物治疗予以信息支撑。利用药学资源和所掌握的信息技术优势,构建临床药物治疗决策支持系统,通过这些系统,辅助医师和临床药师及时、快速制定最佳给药方案,促进合理用药,这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的累积。此外,信息药师还需要服务于专业、管理、各班组、宣传和科研,进行信息技术服务需求调研,各种数据上报,数据分析与软件开发以及微信微博公众号的制作等等,各种新的工作接踵而至,崔晓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突破自己,使自己成长,新的突破总会带来新的挑战,一样也会带来新的机遇与收获。
付出和收获总是不在一个季节,春天播种要到秋天才会收获,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夏季,雨水灌溉,烈日暴晒,然后果实才会又香又甜。 在2017年,宣武医院的药学信息化建设已在门急诊及住院,实现“全时段、跨科室、多处方”的前置审核工作,所有处方及用药医嘱须经药师审核合理后方可进入收费调剂环节。药师前置审核将错误处方及时拦截,不合理处方实时沟通,避免患者来回奔波加剧医患矛盾,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不合理用药及用药错误,使审方流程更合理,审方工作更高效,审核结果更准确,切实保障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药品。
2017年的10月,HIMSS Analytics评审组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进行了为期3天的现场审评,最终认定其达到HIMSS EMRAM 七级要求。同期我们申请了医嘱前置审核的发明专利,2018华夏药学创新论坛举办的“第三届药学服务创新大赛”上,我科一举斩获本次大赛第一名。同时在媒体宣传上,我们的公众号累积阅读量近10万人,其中的科普文章被多家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广泛转载,拍摄的科普微视频屡获奖项。
心向远方,路在脚下。用我们信息化的实践经验和探索成果,为药师打开新视角,引导药师积极拥抱互联网思维,与时俱进,更好的去为患者服务。
《医师报》独家对话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信息药师崔晓辉
《医师报》:据了解,智慧药学这块主要是您负责的,请问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始着手做这个工作的?具体您都做了哪些工作?
崔晓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药学的信息化建设在药学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2014年我就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开始是一些门急诊发药的信息化改造,随着2017年医改的开始,我国公立医院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药品以供应为中心转型为以服务为中心,而如何保证患者拿对药和拿好药成为了各个医院药师中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一年我和软件公司一起开始参与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开发,随着信息在医院的发展目前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开发医药信息产品及日常维护,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信息支持,医院药品大数据分析、科研课题相关,协助药师开展用药教育。
《医师报》:咱们医院自主开发的医嘱前置系统,是基于怎么样的灵感开发的?系统建立的整个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吗?
崔晓辉:《处方管理办法》要求药师对用药的适宜性进行审核,但由于药师处方调剂发药工作量大,审核时间短,对适宜性的理解不一等原因,导致审核效率低,能发现的问题有限。而且,多数医院处方为先收费,后药师核发,导致问题处方修改流程繁琐,医师及患者不依从,患者就医感受下降。因此如何通过信息化技术来解决这方面的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联合软件公司一起自主研发了“智能化处方/医嘱前置审核”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将 HIS、LIS、电子病历、护理系统、集成平台等与合理用药智库深度集成,运用智能识别、语义分析及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药品说明书、临床指南、医学研究文献进行学习及分析,自动生成可由系统识别的药学规则库。同时,信息系统与医院专科特色相结合,根据处方及病历诊断、患者身高体重、过敏史、检验结果等各项信息,在200 毫秒内对处方及医嘱进行全方位自动审核。
上线初期,医师开始有抵触情绪,觉得自己多年的经验用药用信息化规则有点太教条了,但通过使用发现,规则因为是结合说明书,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更符合实际情况,及规范了医师的合理用药又有效的减少了医保拒付问题,而且出现的问题不是生硬的拦截,而是和在线的审核药师进行沟通,每一次的沟通系统均有留痕,现在医生在有时系统升级的时候,发现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都不敢开药,会主动联系我们问什么时候能打开系统。
药学部、医务处、门诊部、医保办通过我们自主开发的医嘱前置系统形成了一个相互帮助的合理用药管理的整体,出现问题及时沟通交流,关系更加的融洽。
《医师报》:智慧药学模式的成果如何?
崔晓辉:智能化前置审核系统上线后,据统计,2018年全年,宣武医院为患者节约修改处方的时间成本263.5万分钟,提升了患者满意率。问题处方通过“红灯停、绿灯行”的方式进行提示及拦截;每张“红灯处方”,医生修改后平均减少费用146.25元。在系统中加入医保适应证限制,对不符合医保报销规定的处方进行拦截,效果已初步显现,使之同比减少55.13%。2018年,系统共审核处方304万张,审核医嘱413.19万条。医生对问题处方主动修改率为 86.48%,处方合格率由 95.60%提升到 99.67%,医嘱合格率由 84.27%提升到 97.53%,极大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医师报》:关于智慧药学,接下来您还要做哪些工作?
崔晓辉:未来我们将构建临床用药决策支持系统,引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过算法为医师进行临床的用药决策,利用医联体实现通过信息化手段让三甲医院的高年资审核药师为社区及社会药房进行处方的合理性审核,通过信息化新设备实现药品的溯源及自动化发药。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