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胆道外科的微创化时代

时间:2017-07-14 12:51:36来源:未知作者:王振宇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腹腔镜、内镜、介入及机器人技术等为基础的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胆道系统疾病的手术治疗,开创了胆道外科的微创化时代。同时微创技术也丰富和完善了胆道疾病中西医结合方案,在急腹症的快速缓解和病因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blob.png

胆道微创外科的发展

微创技术的出现和进步源于医生对“以较小的创伤达到治愈疾病,快速康复”的向往。

腹腔镜手术以其良好的疗效、微小的创伤和快速的康复,全面阐释了现代外科的核心思想,已成为包括胆道外科在内的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得益于腹腔镜下缝合和吻合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术式已基本覆盖全部肝胆外科手术。

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为代表的消化内镜技术在胆道良、恶性疾病的治疗中已部分替代了传统手术治疗。内镜超声(EUS)也已发展为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尤其是 EUS 引导下细针穿刺术除可获取细胞学或组织学标本,对肝胆胰病变性质和分期做出诊断,其衍生的穿刺引导置管技术,如EUS引导下腹腔神经节阻滞注射、放射性碘(125 I)粒子植入术、顺行胆胰管引流等开辟了胆胰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多镜联合技术的发展

胆道疾病中往往存在一些复杂的问题,需要多种微创方式(多镜)联合才能解决。天津市南开医院1998年首创的“三镜联合微创治疗复杂肝外胆管结石”,将腹腔镜、十二指肠镜与胆道镜有机的结合起来,完成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多镜联合的理念不断被胆道外科的同道接受和完善,目前已形成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时机、多种微创技术灵活组合的模式,达到微创化治疗的目标。


微创技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应用

吴咸中院士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高瞻远瞩地认识到微创技术在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价值。在他的领导下,天津南开医院的ERCP和腹腔镜技术得以在全国率先开展,并成为国内内镜外科的发源地。

急腹症病情危重,处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或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甚至多脏器衰竭(MOF)状态,外科手术虽有治疗作用,但也造成对身体的“二次打击”,患者往往难以承受。此时效果可靠、创伤轻微、恢复快速的微创技术就展现了突出的优势。

微创手术是急腹症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的重要组成。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的优势突出体现在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中。急性期,ERCP能有效地解除胆道梗阻,避免了疾病的继续加重。同时创伤轻微,能减低对患者身体的二次伤害,使病死率明显减低;恢复期针对病因的微创治疗,更是体现了现代外科的核心价值。


微创胆道外科的未来

随着设备的更新、科技的发展、理念的改变,胆道外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微创技术不断涌现。“更微小的创伤、更可靠的疗效、更快速的康复”一定是胆道外科永恒的发展方向。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