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医声 ⑦ | 凌锋委员强烈呼吁:把中国志愿医生的工作做大做强,彰显大国担当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分别于2022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各代表委员纷纷带着提案建议而来。其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凌锋教授的几份提案重点为“把中国志愿医生的工作做大做强,彰显大国担当”“科技转化元宇宙产品,为健康中国出力”“建立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长效机制,为健康中国出力”等。
凌锋教授
1、国家没有一个机构可以主管这支队伍,使得她能够健康成长、发展壮大。可以给这支队伍派发任务、做技术和组织保障。
她建议:
1、请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要大力倡导专业的志愿精神,使得各用人单位尊重和支持志愿活动。
1、健康科普教育示范项目。将控烟、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防治的各种知识,用全景沉浸式动感体验的方式向全民推广,让民众在寓教于乐的体验中受到教育,为我国大健康的理念出力。
2. 在医学教育培训领域里落地示范项目。可以将这些顶尖技术用全景沉浸式动感体验的方式,向边远地区实时传送,让高精尖技术不再成为难以学习的门槛。
3. 这种全景沉浸式动感体验模式和项目,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向基层传输,可以减少很多整建制外出进修的困扰,在家门口就可以学习。
4.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加上这种全景沉浸式动感体验模式,可以达到医疗水平均质化的目标。
她建议:
1、国家卫健委和科技部应该立项推广该项技术,鼓励更多的卫生健康部门和医护人员深入研究和发展该项技术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2、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通过现有资金渠道对重点科技融合相关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在实现迅速做大的同时,进行适当的管控和风险防控。
3、希望国家发改委能为二线城市立项,在每座二线城市建造一个全景沉浸式动感体验馆,作为红色文化、旅游和科普教育的基地,市民可以在本城市家门口享受健康科普教育,提高每个人的预防意识。
目前的问题为:康复治疗师的职业应列在卫生技术职务的问题、教育标准问题、培训问题、认证问题、国家财政没有支持培训工作难以为继等。
她建议:
鉴于康复医学对我国从小到老所有人都至关重要,属于“要急需发展的紧缺人才”。国家应与时俱进,在认证、教育、培训的三路同步前进。
1、从国家层面建立康复治疗师准入标准和执业资格制度。请国家卫健委启动对《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的修订。这已经是36年前的“试行”条例,时过境迁,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及时修订职务试行条例,加上“康复治疗师”的分类,形成“医、药、护、技、康”的五类职务,从根本上推进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以康复治疗师资格认定为核心的执业制度可系统推进该行业执业标准化建设,有效推进国家康复治疗专业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对我国康复服务体系规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国家规范的康复治疗师的大学教育制度:为保证康复治疗师的质量,必须要对治疗类专业教学资质认证,建立专业教育标准,确保专业师资和教学条件,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中国残联在山东省举办的康复大学就可以在一全新的版图上建造一个对康复治疗师培养的国家规范教程,为各高等教育的模板。
3、国家财政要相应的拨款支持康复治疗师的规培。北京市财政局在2017年参照国家住培医师的规培标准,拨款支持在8家培训基地,3万元/每生/每年,培训了268人。希望国家可以先委托国家一级康复学(协)会负责,参照中国医师协会毕教部的工作,在全国几个省市做试点,按住培生的支持费,就可以在5年内建立起全国正规的康复治疗师规培制度。
4、建立我国的康复治疗师培训体系和考核认证标准:发挥专业学(协)会的专家资源、平台作用:参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制度,制定一套国家级的康复治疗师培训大纲、培训基地、考核制度。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5、政府牵头主导、发挥行业智库作用。参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康复治疗行业的近百年历史,由治疗师行业协会来推动建立治疗师登记制度和执业资格考核制度、进而推动国家相关立法的完善。可以委托国家康复协、学会先就康复治疗师培训、考核、认证工作开展调研、信息采集、咨询论证以及相关协调工作,具体建立方案与流程可参考医师、护士执业考试等办法实行“先行先试”。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