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占祥:强担当 谋发展 开新局

时间:2022-03-23 12:27:24来源:未知作者:洪瑞麟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洪瑞麟)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相叠加,后疫情时代医院管理的“思与变”,是医院管理者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迎接新挑战的务实表现。

202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占祥,被评选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在2021年第十四届“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领导者”评选中,荣膺“卓越贡献奖”。从业近四十载,翻开王占祥的履历,所获表彰无数,但2021年底收获的这两项荣誉,对王占祥来说,意义深远。   

临危受命守底线  勇于担当开新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刚刚履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的王占祥临危受命。“做好抗疫工作,不仅是医院发展的底线,也是医院必须面对的使命。”他十分清楚肩上的重担。

王占祥挂帅担任厦门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院长,带领全体医务人员迅速吹响战疫号角,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5天完成两层负压病房改造,1周改造完成PCR实验室,4小时腾出200余张床位……以一个“快”字,抢占了战“疫”先机。紧急部署制定落实各项防治规章制度,紧急改造疫情防控硬件设施,紧急实践全新运用“互联网+AI”助力疫情防控,紧急筹备防护物资和药品储备,强化院感防控体系,医疗救治措施精准高效,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出色完成了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任务,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厦门是国家重要对外交流口岸,“外防输入”任务情况复杂、持续时间长、压力大。王占祥带领全院医护人员扛起“外防输入”重任,通过织密防护网、认真落实防护措施,医院顺利完成了守国门的重任。

2021年9月12日,厦门本土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因疫情防控需要,全院实行封闭式管理。当晚,王占祥紧急通知并组织疫情防控相关科室,召开线上、线下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各项工作迅速部署,压实责任。

微信图片_20220313172020.jpg2021年9月,厦门发生本土疫情,全院前后调派11471人次医护人员执行核酸采样任务,王占祥院长作出发前动员讲话。

医院封闭式管理期间,全院各项工作运行顺利,全员13轮核酸检测皆为阴性,2472名住院患者的医疗救治得以确保和延续;5000多人的吃住问题最大限度得以妥善解决;也迎接了14个新生命的到来。

不仅如此,第一医院的白衣战士们还奋战在厦门多个阵地。经统计,全院前后调派11471人次医护人员执行核酸采样任务,尤其是多次深入疫情最严峻的同安区,疫情期间赴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同安区累计采样2484287人次。

提前预判、快速决断、精准施策。借力信息化,打造科技创新力量、做好对外联防联动工作……这是王占祥在疫情时代下的治院理念,在抗击疫情的一场又一场战斗中,王占祥提出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协调,形成了“四统一”的共同战疫新格局。

抓发展机遇   迎发展之先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王占祥肩上的又一重任。

面对医院发展瓶颈问题,他凭借多年的管理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科主任目标考核制度,实现了质控信息化目标,推动医院管理精细化。推进大数据精益管理,努力打造智慧医院,为患者提供精准优质医疗服务。

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发展进入快车道。2021年,医院连续第四年跻身顶级医院百强榜,是闽西南唯一上榜医院。在2020年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全国57,荣膺全国A+行列。

站在新起点上,落实公益性,为更多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问题;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注疑难危重救治、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引入现代化的医院管理和工作理念,做好医院管理能力、管理效率再提高,王占祥目标清晰,牢牢把握着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航向。

当前,医院打造了国际化、现代化的日间手术中心,组织了一流的专家、设备,将适合日间手术的病种全部纳入。“患者早晨来看病,24小时内就可以出院,大大减少了患者看病的压力和负担。”

一切发展的根基和核心是人才。“没有优秀的人才,再好的平台,想法也无法实现。”王占祥通过“人才柔性引进”、设立院士工作站及名医工作室,引进一批在国内外顶尖的集临床医疗和科研为一体的高水平人才,为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

他率领科室团队,使脑科中心顺利通过福建省神经病学临床研究中心评审,成为福建首批入选的专业学科。同时,整合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的国内外顶级专家,瞄准国际前沿的老年神经外科疾病、颅内肿瘤等重大难题,与厦门大学建立学科共同体,成立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系,实现临床医学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医院学科建设再攀高峰。目前,医院6个科研所获批厦门大学院级科研平台,医院获批成立临床医学研究院。王占祥表示,今年医院还着力在细胞治疗中心、基因检测中心、转化医学中心上发力,开启医院医疗科技创新的新征程。“人才的储备、资金的储备、学科发展方向的储备,我们都做好了布局。”王占祥自信地说,相信未来的3~5年之内,在抢占学科高峰上会有新的突破。

服务跨岛战略   促多院区发展

7a067f1b7241f3ec2e1832ed84ef85b.jpg2022年2月10日,厦门市第三医院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托管,王占祥院长在揭牌仪式上发表讲话。

2022年2月10日上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安院区(厦门市第三医院)正式揭牌,这是厦门市委、市政府实施跨岛发展战略、逐步实现岛内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市第三医院划归市属后,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按照“整体化管理、一体化运营、同质化医疗”的原则实施托管,王占祥兼任市第三医院院长。王占祥称,“第一医院总院将通过发挥人才、技术、学科等优势,全面提升同安院区医疗保障、急诊急救等各项健康服务保障能力,力争5年内将同安院区打造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促进岛内外医疗资源均衡发展,让同安人民在区内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

托管三院,是第一医院在国家强调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当下,通过一院多区发展模式对资源进行深度布局和下沉的一个缩影,这一模式也为医院新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支撑。目前,除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本部外,医院还拥有8家分院(其中马銮湾医院1000张床位在建)、1家互联网医院、2家护理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多院区发展,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学科、人才、技术、功能等的通盘布局和考量。“我们做到了同质化的文化、同质化的制度和要求;同时通过学术一体化、技术指导,建立师带徒关系,实现了医疗同质化;在信息化助力下,实现了同质化的管理。”王占祥称。

自2004年从日本留学回国,接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时厦门市第一医院)的“橄榄枝”,担任神经外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到如今成为医院管理领头羊。面对医院各项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政治担当、业务发展、医疗质量、教学科研等,无不考验着王占祥的管理智慧与能力。在攻坚克难的路上,王占祥始终保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全方位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为健康厦门贡献力量。

06468ba4a3ac375553c46e83f33ddfb.jpg

王占祥院长与脑科团队讨论脑血管开通情况。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