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贵教授:多层次解读CRO诊疗迷局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璐)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大会”IDSC将于7月8日召开。本次大会包括感染与免疫、呼吸道感染、耐药菌感染的治疗与临床药理、青年论坛等多个分论坛。
王明贵 教授
临床对耐药菌诊断与治疗的关注一直很高,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作为WHO最为关注的耐药菌,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因此,针对CRO的诊断与治疗是本次“耐药菌感染的治疗与临床药理”论坛的重点 。
作为“耐药菌感染的治疗与临床药理”论坛的主持者,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首任主委、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长王明贵教授介绍,本次论坛对CRO诊治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既关注到了药物的层面,又有从临床疾病出发的角度,立体感较强。内容设置不仅贴近临床,更为新药研发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CRO的治疗与预防。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后,临床可选择的抗菌药物有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但由于三类药物各有利弊。为了让这些药物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本次论坛邀请了临床一线的专家介绍这三类药物的特性,治疗三类CRO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CRO主要包括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三种类型。其中CRE在医院环境中的传播既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对全球公共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如何采取广泛的感染控制措施来遏制CRE的传播,是防止CRE形成区域性流行的关键。
2.CRO引起的各类感染。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CRO会导致血液系统疾病、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腹腔感染等问题,因此本次论坛也将对临床常见感染类型以及特殊人群的诊疗方案进行梳理,从而指导临床。
近年来,我国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做了很多努力,监测体系日趋完备,对院感防控问题也愈加重视,新药研发方面也有所成就。但是,随着抗菌药的临床广泛应用,耐药菌也越来越难对付。“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未来的乐观态度。”王明贵最后说道,“随着我国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加强,我相信我国临床耐药菌的诊疗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