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器官移植的感染管理|解立新教授:M-ROSE是床旁诊断利器

时间:2022-07-19 18:36:51来源:未知作者:刘则伯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刘则伯) 重症感染是ICU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其中肺部感染高居第一位,如何早期快速精准诊断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重要问题。 目前,ICU患者检测基本依赖于检验科进行,临床一线医务人员信息被动且滞后。病原菌培养方法传统,效率抵消,时间滞后48-72小时,而且结果常常仅供临床参考,导致经验性应用广泛覆盖、超广谱抗菌素陷入恶性循环,重症感染患者同时应用5-7中抗菌药物屡见不鲜,超级细菌大行其道,无药可治成为现实。另外由于ICU特殊的环境,下呼吸道开放气道获取的标本非常容易受到污染,如何获取合格的标本是致病原快速精准诊断的前提。


微信图片_20220719185056.png


解放军总医院解立新教授认为,建立以M-ROSE等技术基础的ICU床旁病原学诊断实验室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难题,M-ROSE是将检验科和病理科快速阅片技术进行集成,通过形态学识别在ICU床旁进行病原学快速诊断,可以第一时间判断判断标本是否合格(上呼吸道、大气道、BALF)、感染还是定植,诊断细菌/真菌感染到属一级,人工操作2小时内完成,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M-ROSE智能化设备可以在半小时内完成。解教授表示,M-ROSE作为床旁快速病原学诊断技术,通过与传统病原学的涂片与培养、二代测序等多种方法的对比,证实了该技术对于临床指导与治疗具有开创性、实用性、及时性、准确性等特征,为临床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的选择和调整提供快速精准化指导。


2020年,解立新教授及团队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发表了《ICU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集、送检、检测及结果解读规范》,M-ROSE第一次被写入规范当中,解教授认为只有规范ICU患者标本送检程序,降低标本被污染的可能性,才能助力早期精准诊断。


在此基础上,解立新团队还在进一步优化M-ROSE技术,如联合免疫荧光提高对异常细胞、真菌、抗酸杆菌识别能力,通过判别干净的鳞状上皮细胞(洗澡细胞)、吞噬红细胞碎片的肺泡巨噬细胞(心衰细胞)等提高对吸入性肺炎、不典型左心衰的诊断能力。


解立新教授介绍,M-ROSE技术对肺移植的成功做出了关键性助力,我们通过应用M-ROSE技术首次在国际上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全过程肺部感染情况进行动态评估,有效提高了肺移植成功率,大幅度降低了围手术期继发感染的风险。


目前解放军总医院正在打造一个床旁的闭环,联合快速核酸检测和三代+测序,进行床旁已知和未知病原体的快速诊断,真正实现重症感染早期、精准、快速诊断,指导个体化抗感染治疗。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