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器官移植的感染管理|吴波教授:预防感染,闯过肺移植的“鬼门关”

时间:2022-07-19 18:56:37来源:未知作者:刘则伯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刘则伯)从2015年到2020年,我国器官移植从100万例增长到179万例,增幅达78.5,尽管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无锡市人民医院吴波副教授表示,我国器官一直最多的是肾脏,其次是肝脏,近年来成人肺移植发展迅速,从2015年全国移植118例到2020年增长到513例。但比起美国还存在差距,美国人口远低于中国,但去年美国肺移植1500例,而中国才750例。


7月8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会议上,吴教授就《肺移植围手术期的感染防治》话题,从肺移植情况、感染评估及围术期处理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吴波.png


近年来,我国肺移植技术日趋成熟,但依然还存在问题。无锡市人民医院吴波教授认为,影响器官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就是排异反应和感染。这两种因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直接影响着患者生存率。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约80%以上出现1次临床感染,40%的受者围手术期死亡原因是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同时感染。回顾性研究显示,器官移植1年内死亡原因中,由于感染导致的比例达到41%,前瞻性研究显示,未来几年,这种比例将达到53%。因感染而死亡,不仅仅是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全球面临的问题。因此,吴波教授认为,器官移植的最终成功,关键在于预防感染。


如何正确进行感染评估,吴波教授表示,感染是肺移植受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在前3个月内高达42%。另外,很多肺炎相关风险因素是在移植后发生的,而移植后肺炎诊治也面临着复杂的因素。


在围术期处理上,吴波教授从早期充分广谱经验性抗生素预防,到抗菌药物预防管理、围术期感染性生物定植处理,术后早期肺炎治疗,移植后肺炎治疗,多重耐药菌大挑战、其他感染并发症等角度进行阐述。吴波认为要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为导向,进行个性化的抗菌治疗,如果发生其他并发症则要延长治疗周期。


最后,吴波教授对本次演讲做了总结。他认为近年来中国肺移植发展迅速,技术日益成熟,正在由肺移植大国向强国迈进。由于肺移植后感染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特征,为此需要从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仔细评估,同时在术后还要配合进行规范化合理化的感染防治,让肺移植技术能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