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报告|解立新教授:肺组织修复 有梦想就有希望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裘佳)无论感染、吸入、创伤,损伤的肺能否再获修复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主任解立新教授分享了三个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病例,认为“肺再生”是肺组织损伤修复的重要方向。
第一个病例是2014年一名发烟罐吸入致ARDS最终死于肺纤维化的患者。也是因为该病例,解教授团队进行了发烟罐吸入肺损伤机制的研究,明确了烟雾吸入肺及全身脏器损伤有三个峰,第三个峰是由于脂溶性毒素导致肺及全身脏器再次损害,而且更为凶险,其中肺纤维化是典型表现之一。第二个病例是SARS期间一名SARS康复者随访,发现部分患者肺可以自我修复。第三个病例是今年5月从北京儿童医院转到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准备做肺移植的10岁患儿,其病因是病毒性肺炎导致肺严重毁损。令人惊叹是的是,在ECMO以及相关生命支持设备治疗下肺部迅速恢复,很快脱离有创呼吸机,一个月内肺部大部分病变明显吸收,患儿的肺部自我修复能力在成年人根本是无法想象的。
这次新冠疫情中早期新冠肺炎主要肺部病理表现是肺泡腔内渗出,小叶间隔增生。王福生院士发表的全球首个新冠肺炎病理文章提示,新冠肺炎中期(14天),肺泡腔内出现透明膜,单核细胞浸润。在重症新冠肺炎晚期,卞修武院士发表的新冠肺炎病理文章显示,肺炎晚期患者肺组织可以看到透明膜的形成以及纤维化。
解教授介绍,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ARDS的有效手段,相关研究已经证明其临床价值。糖皮质激素能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肺泡渗出,对纤维素样早期改变,成纤维细胞病理过程等是有效的,能促进肺组织修复,减少肺损伤。此次疫情相关研究也夯实了糖皮质激素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写入国内外指南中。对ARDS尤其是病毒性肺炎引起的ARDS,针对高炎症反应,早期应用一定剂量的激素(一般不超过10天)是有效的。
肺组织修复的第二大热点是间充质干细胞。解教授表示,目前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争议较大。首先,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有很多种:骨髓、人脐带血、脂肪组织,人胚胎干细胞等,还有部分在开展月经血的干细胞研究。一项国内的研究显示,对于病死率50%左右的H7N9患者,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病死率为17.6%,对照组则达到54.5%。“尽管如此,间充质干细胞在新冠肺炎研究可谓‘一地鸡毛’。”解教授表示,今年刚发的一篇Meta分析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对新冠肺炎的应用安全性良好,但60天、一年病死率等都没有得到阳性结果。解教授认为,关于间充质干细胞,目前的共识是在免疫调节、促进组织修复、抗菌等有很好的价值。为什么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一方面是制备工艺,如来源、存放策略、剂量、时机、途径都不统一;另一方面,归巢效率很低,静脉注射的方式进入肺细胞的量可能极少。“现在有研究采用包被间充质干细胞的工艺,局部气道吸入,使其进入肺泡前不在中间死亡,这或许是一种方式。”
解教授认为,对于肺组织修复,我们应该走到肺再生这条路,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对于ARDS目前主要还是对症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激素、一些抗肺纤维化的药物,而所谓的有效干预,只是给患者争取了一定的时间,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人体自身修复能力的问题,即促进肺的再生,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解教授表示,气道里有很多内源性干细胞,如何激活使其成功分化,补充其数量和质量,使肺泡祖细胞分化成II型肺泡上皮细胞,再让它分化成1型肺泡上皮细胞。如果把这条链条打通,就可以实现肺组织“再生”。目前《Nature》《Cell》等很多文章都开始研究II型肺泡上皮细胞分化成1型肺泡上皮细胞的中间过度状态细胞的积累等,以此研究肺再生和修复能力的变化。如何把这条通路理顺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