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时最具挑战的 是满足患者的期望
在观察过各式各样的患者之后,我发现,其实,在问诊时最具挑战的可能并不是患者的病情,而是如何处理患者与家属的期望。
有些患者在还没见到医生之前,就已经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不做任何检查,只需要医生用专业知识来详细解释相关病情并给出治疗方法,这样既省钱又省时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正确的,可并不是绝对正确!因为症状只能帮助医生决定该做什么检查,并不能准确地诊断病因。
最近,有位患者肚子疼了好几个月。据他描述,之前因为病情的原因已经去过不同的医院看过好多位医生了,医生们都建议他做个内窥镜与超声波扫描检查,可是他拒绝了。他来见我时,很详细地告诉了我所有症状,希望我马上给出诊断与治疗方法。
我给他详细罗列了所有可能和肚子疼痛有关的诊断,不过还需做进一步检查来确定病情。他非常抗拒,并不断向我重复着他的症状,希望我能省去做检查的过程,直接给出答案。
我很无奈,但还是耐下性子向他更详细地解释了一番需要做检查的原因。然而,他依然很不满意,当我问他到底希望得到什么帮助时,他的回答是不知道。
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甚至还有患者把所有症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都一一记下——平时几点起床、一般乘坐几号巴士到医院等,问诊时如数家珍。这些患者经常让医生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他们通常带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想当然地认为医生通过症状就可以得出专业的结论,那些花费不低的检查就是多此一举,完全可以省去。
其实,从科学与专业角度来说,患者的这种想法显然是不正确的。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来推测病情,但最终还是需要科学检查的数据才能确定病因,毕竟医生是需要依靠准确的资料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的。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