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双管齐下,解救困在“痒”里青少年

时间:2022-11-08 17:12:31来源:医师报作者:欣闻

“孩子被困在痒的恶性循环里,身心反复遭受折磨,它就像‘恶魔’一样困扰着我们…… ”这是来自一位特应性皮炎(AD)青少年患者母亲的控诉。


“与这位患儿一样,我国有10%~20%的青少年正遭受着同样的痛苦。”11月6日,在第五届进博会上,健康上海主办了「无“痒”成长——青少年AD圆桌派」活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上海市皮肤病研究所副所长李巍教授告诉记者,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由免疫紊乱导致的炎症性皮肤病,我国目前有超过3000万特应性皮炎患者,其中儿童和青少为不高发人群,60%青少年会因为瘙痒缺少睡眠;35%青少年会因为瘙痒出现专注力下降、学习受影响,50%青少年会因为瘙痒自信心理受挫,严重者会出现抑郁情绪甚至产生自杀的想法。


image.jpeg

「无“痒”成长——青少年AD圆桌派活动」现场


image.png

李巍教授


抓挠-瘙痒恶性循环


“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异常免疫应答和菌群紊乱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三个核心环节。”李巍教授指出,特应性皮炎并非单纯皮炎,而是由2型炎症反应引起的系统性免疫疾病。除皮炎外,往往还会伴有鼻炎、哮喘、食物过敏等症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此外,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和遗传、环境关系非常密切。由于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所以在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之前,特应性皮炎患者常常陷入反复瘙痒,抓挠,形成皮损的恶性循环中。


“这常常引发一系列其他的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顾超颖教授认为,特应性皮炎对青少年的影响,首先是失眠,影响青少年情绪,特别是在临近中考、高考等重要时刻,青少年特应性皮炎复发加重的情况会明显增多。而另一方面,精神压力,又有可能导致特应性皮炎急性发作,影响青少年备考和考场发挥。其次是生长发育。美国一项儿童健康访谈调查显示,特应性皮炎患儿的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特异性皮炎。此外,也有报道认为,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儿童,生长发育延迟了2.7倍。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急诊部行政主管倪晓东教授指出,特应性皮炎不仅给青少年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对青少年心理和整个家庭影响都非常巨大。首先,当特应性皮炎皮损发生在头面部或者上肢裸露部位,容易使得青少年对自己的容貌过分关注,进而无意识的贬低或者臆想,形成容貌焦虑,对外界反应敏感,如若进一步发展,则可能变为抑郁,甚至出现厌世,产生自杀行为。而青少年长期患病,家长也会变得非常担心,引发家长们的“继发性焦虑”,甚至会导致家长陷入相互责怪、自责中。


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双管齐下


特应性皮炎病程长,易反复,需要长期治疗。李巍认为,提高青少年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势在必行。首先,应考虑疗效好的治疗方案,短期内快速止痒、迅速消除皮损的药物,控制病情。其次,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期,而且长期用药,应该特别关注安全性。目前新一代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乌帕替尼是唯一在中国获批用于青少年特应性皮炎治疗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也是目前特应性皮炎指南唯一推荐青少年应用的创新疗法。最新发布的一个日本的有研究表明,乌帕替尼不仅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还能潜在增加身高和体质指数。第三要使用方便。青少年常常对打针较抵触,口服药物可以增加青少年治疗的依从性,减少注射恐惧,在家里即可治疗,减少到医院的次数,以免因频繁请假治疗影响学习。


image.png

顾超颖教授


乌帕替尼的上市是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治疗的福音,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情况,疗效确凿且安全性好,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作为创新疗法乌帕替尼创新疗法上市前临床研究的研究者,顾超颖分享了临床试验相关数据和临床观察情况。


她指出,临床研究显示,乌帕替尼在止痒起效时间、皮损清除效果方面,都明显由于生物制剂,有些病人甚至“一天止痒、2周止皮损,16周皮损完全清除。”顾教授认为,临床疗效的背后是创新疗法对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传统环孢素、糖皮质激素,虽然可以“杀伤”炎症因子,但缺乏选择性,是“一个面”的杀伤,因此治疗副作用较大。生物制剂可以阻断白介素4和白介素13两个细胞因子,属于“一些点”杀伤。而小分子靶向药能够阻断JAK蛋白激酶中的JAK1分子,包括白介素4、白介素13、白介素31等特应性皮炎发病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属于“一条线”的杀伤。


image.png

   倪晓东教授


当青少年AD患出现哪些状况需要警惕心理健康?倪晓东提示,如果发现孩子出现自卑、情绪紧张、回避社交、无缘无故哭泣缺乏愉悦感、睡眠节律紊乱、拒绝上学,且对自己的外貌、体重,包括细节的方面变得过分重视。出现躯体症状,如头痛、肚子痛、腹泻就表明孩子存在心理异常,家长应引起重视。


倪教授建议,已经产生焦虑或者抑郁等精神健康问题的青少年患者,应该通过适当的运动、社交活动实施疏导情绪。另外,父母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陪伴,夫妻之间要注意情绪管理,通过尊重、倾听、解释、指引、合理建议和现实检验的步骤,逐渐帮助孩子建立治疗安全感和安全范围的探索。如果非药物干预方法效果不理想,严重情况下,可以考虑治疗焦虑或者抑郁的药物。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